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我國南疆,與越南接壤,是我國與東南亞國家交流、溝通的重要通道,自治區首府為南寧市。廣西古屬百越,秦始皇平定嶺南後開始納入華夏版圖,當時區境分屬桂林郡、象郡,兩宋時於今桂林設廣南西路,廣西因此得名,元末正式設省,現為我國五個自治區之一。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秦朝時納入華夏版圖以來,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開發,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政區,但由於地處邊陲很多縣、市設立較晚。民國初,北洋政府厘定全國縣名,全國同名縣名保留最先命名的,其餘的一律改名,當時廣西就有多個縣因此改了名,如以下的這七個縣,南寧、新寧、永寧、永安、懷遠、安化及永康縣。
南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舊縣名,清朝時期稱宣化縣,為南寧府府治所在。民國初,宣化縣先省入南寧府,又改南寧府為南寧縣,後又因與雲南南寧縣同名而改稱邕寧縣。民國時,邕寧縣曾為廣西省政府所在,1949年12月邕寧解放後析出城區及近郊設南寧市,為廣西省省會,南寧市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有市轄區邕寧區,而雲南南寧縣現為雲南地級市曲靖市。
新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舊縣名,清朝時為南寧府所轄散州新寧州,民國初廢州為縣,新寧州改為新寧縣,1914年初因與四川、湖南、廣東等省新寧縣同名而改稱扶南縣,建國初與同正、綏淥兩縣合併為扶同綏縣,不久改稱扶綏縣,原新寧縣城為縣政府駐地。現在,扶綏縣為崇左市轄縣,原四川、湖南、廣東新寧縣分別為四川達州開江縣,湖南邵陽新寧縣,廣東江門台山市。
永寧縣,清朝時為桂林府所轄散州永寧州,民國初廢州為縣,永寧州改為永寧縣,後因與河南、四川、山西、貴州等省永寧縣同名而改稱古化縣,1931年又改稱百壽縣。1952年,百壽縣併入永福縣,永福縣現在為桂林市轄縣。
永安縣,清朝時為平樂府所轄散州永安州,1912年廢州為縣,永安州改為永安縣,1914年因與福建、廣東等省永安縣同名而改稱蒙山縣。現在,蒙山縣為廣西梧州市轄縣,原福建、廣東永安縣現分別為福建三明永安縣、廣東河源紫金縣。
懷遠縣,清朝時期為柳州府轄縣,1914年初因與安徽、陝西等省懷遠縣同名而改稱三江縣。現在,三江縣為柳州市所轄三江侗族自治縣,原安徽、陝西懷遠縣分別為安徽蚌埠懷遠縣、陝西榆林市轄區橫山區。
安化縣,清朝時為慶遠府安化廳,1912年廢廳為縣,安化廳改為安化縣,1914年初因與甘肅、湖南、貴州等省安化縣同名而改稱宜北縣。1951年,宜北縣併入環江縣,環江縣現為廣西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原甘肅、湖南、貴州安化縣分別為甘肅地級慶陽市、湖南益陽安化縣及貴州銅仁德江縣。
永康縣,清朝時為太平府所轄散州永康州,民國初廢州為縣,永康州先改為永康縣,後因與浙江、雲南等省永康縣同名而改為同正縣。建國初,同正與綏淥、扶南兩縣合併為扶同綏縣,不久改稱扶綏縣。現在,扶綏縣為崇左市轄縣,原浙江、雲南永康縣現在分別為浙江金華永康市、雲南臨滄永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