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3》馬天宇定製版寧夏文化之旅,你心動了嗎?

2019-12-01     娛樂正經點兒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人生在世最容易實現和滿足的自由。

而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擁有一間客棧,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認識許多來自五湖四海卻又志同道合的朋友,把熱愛變成工作,那更是人生一大樂事。

《親愛的客棧》系列節目就讓人們領略了「嚮往的生活」。帶觀眾領略山川湖海,感受祖國河山的秀麗壯觀。第一季走過神秘柔美的瀘沽湖,第二季踏上童話世界般的阿爾山,第三季則來到了沙漠中的綠洲——寧夏中衛,開啟了一段新的奇妙旅程。




「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

據說,寧夏中衛能滿足你對浪漫的一切幻想。中衛是位於黃河濱上的沙漠都市,這裡因倚靠黃河而有塞上江南的好風光,也有「大漠孤煙直」的豪情萬丈,黃河與沙漠的完美結合,在一座城市中悄然實現,其中的沙坡頭景區,更是一片同時坐擁黃河、大漠、戈壁、果林、蘆葦、綠洲、古村的神奇土地。


這樣的天然美景,若不加以好好利用,實在說不過去,《親愛的客棧3》就以此給各位管家出了考題,讓他們分別感受不同旅遊景點,定製獨具特色的旅遊線路,講好黃河故事,吸引遊客前去觀光。其中馬天宇、林心如、李蘭迪等管家定製的北長灘之旅,帶領遊客探訪長城古窯、古村落,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除了介紹秀美的自然風光,還同時關注到黃河生態保護,傳遞環保精神,受到《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的點贊。



定製文化之旅 領略歷史自然風光

在《親愛的客棧3》第四期節目中,各位管家被要求進行定製旅遊線路PK,其中,馬天宇的「文化之旅」極具創新性和文化底蘊,一日游項目豐富多彩,讓人感到驚喜。長城古窯之旅,老陶窯是中衛的特色,這是一個到處是陶瓷遺址的地方,作為曾經的「寧夏瓷都」,中衛的制陶業已有千年的歷史,從近年的考古發現來看,早在漢代時期,中衛的制陶業就已相當發達而且從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中衛版「66號公路」,要通過起伏的山谷、穿行於黃河岸邊,道路延伸到遠方一眼望不到盡頭,充滿了西北風情,毫不遜色於美國版「66號公路」,節目播出後也吸引了不少自駕愛好者驅車前往,感受西北的獨特風情。黃河水車和古村落,在黃河邊上有一個曾經是荒蕪漸漸消失的古村落, 2018 年,這裡變成了一片把生活美學發揮到極致的民宿群——黃河宿集,也正是在這裡,馬天宇向遊客傳遞了保護黃河生態的理念。




作為一檔經營體驗類節目,《親愛的客棧3》以客棧經營為中心,呈現出「滾燙的人生」,仿佛嘉賓身處真實職場,考驗自我、實現夢想,為節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被觀眾親切稱為「小型職場奮鬥記」。而節目想要表達的,還遠遠不止這些。通過實地的考察走訪,創新的經營理念,《親愛的客棧3》還身體力行地全力助推當地旅遊經濟發展,傳遞環保理念,向觀眾傳達,寧夏的原生態與文化底蘊,將電視綜藝的責任感落到實處,持之以恆地將公益滲透到節目的方方面面,宣傳推廣好寧夏和這裡的新民宿,做一流的電視節目。

講好黃河故事 輸出大國文化自信

閱覽中衛歷史、中衛文化,陶瓷製造讓人又驚又喜。窯場是中衛民間貿易文化的象徵,雖然昔日熱鬧的景象一去不返,但在千年的積澱和孕育中,寧夏的陶窯逐漸走進中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自古西北通衢少通途,66號公路象徵著新中國成立後寧夏的交通發展,各大高速、省級道路、鐵路、航線的建成,將寧夏展現給全世界,將寧夏的特產介紹給全世界。黃河水車和古村落都是黃河文化之中的村落文化,曾經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人靠著黃河生存,靠著水車灌溉,一直繁衍生息,在黃河奮鬥,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告別村落住進現代化的民房,展現了寧夏經濟的進步。




老陶窯、中衛版「66號公路」、古村落,《親愛的客棧3》紮根寧夏,藉助這些寶藏景點,講述的是寧夏的昨天今日與未來,歷史中的寧夏與現代的寧夏,在一檔節目中會面,頗有時空穿梭的效果。這些旅遊線路著眼點放在了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讓嘉賓和觀眾能夠「同時」體驗黃河岸邊之美,體會新寧夏的生機勃勃和煥然一新,這種輸出充滿文化自信,傳遞中華優秀文化,也讓觀眾在觀看時,對於祖國的大河河山,有了更多深入地了解。

最近幾年走紅的「清流綜藝節目熱」,也折射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股清流之所以能喚醒公眾文化情懷,就是在於其蘊含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自信。綜藝的娛樂性有目共睹,但一檔節目想要「常青」,永葆活力,只靠娛樂性太過單薄,也不能長久。寓教於樂,讓觀眾觀看時有所得、有所樂,總是能夠帶來驚喜,這樣的創作理念才能讓節目推陳出新,不斷進步。《親愛的客棧3》也將一直秉承這種文化輸出的傳播理念,致力於引領文化潮流,提升文化自信,一直向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jIUxW4BMH2_cNUg1n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