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身體這幾處穴位,可以調理胃腸,改善胃痛,胃脹氣

2019-09-27     健康醫師

按摩身體這6處穴位,可以調理胃腸,改善胃痛,胃脹氣

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小拇指根部外側,手掌橫紋向外的地方。大陵穴的主要功效是緩解心痛,胃痛,嘔吐等症狀,對於口臭人群來說,這個穴位也有奇效,多按摩可以緩解口臭。按摩這個穴位,最好用左手拇指按壓右手的大陵穴,時間4分鐘,當穴位局部有酸脹感即可,然後按摩另外一邊,堅持按下去,才會有效果。

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大拇指緊緊貼著食指,手背初鼓起的地方。這個穴位很多時候又被叫做止痛萬能穴,也就是說平時牙痛、頭痛等等,都可以按壓這個地方。按摩合谷穴,可以用指腹按壓,每次按壓200下,當穴位處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這個穴位的位置就在手腕小指部連接手腕橫紋的地方。常按這個穴位,可以有效地治療口腔潰瘍、牙齒腫痛等病症。按摩這個穴位,最好用指腹輕輕點壓穴位,時間5分鐘,當穴位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膝蓋骨外側下端往下3寸的地方。這個穴位有幫助腸胃蠕動的功效,對於一些胃脹氣的患者,可以多按摩這個穴位。按摩這個穴位,最好用食指按壓,按壓200下,當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

中脘穴


脘,指的是胃部、胃腑。

身體中有許多不同的經脈,比如任脈、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就交匯於中脘穴。

所以,中脘穴也相當於一個交匯穴,有治療胃病問題的作用。

中脘穴的位置就在胃的賁門和幽門之間,常按有疏肝養胃之效,如果有一些消化不良的問題,也能通過按中脘穴加以解決。


胃俞穴


按摩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調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維護胃的正常受納與通降,從而保證消化的順利進行。

位置:胃俞在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中醫養發的方法:穴位養發

頭上不同位置的出現頭髮早白、脫髮,提示身體不同的問題:

頭頂——與厥陰肝經、督脈有關。

選取穴位:百會、四神聰、三陰交、太沖。

百會:正坐,位於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四神聰: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後左右各1寸,共四穴。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內踝尖直上4橫指處取穴)。

太沖: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壓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或按壓,每穴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前額——與陽明經和脾胃有關。

《內經》云:「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意指女子三十五歲開始,陽明脈氣血開始衰減,面部氣色開始少華,開始出現較多頭髮脫落,故陽明經的氣血充盛對頭髮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選取穴位:足三里、合谷、神庭、頭維。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神庭: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頭維:在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拇、食指併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壓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或按壓,每穴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兩鬢——與少陽膽經有關。

選取穴位:率谷、陽陵泉、中渚。

陽陵泉:位於在小腿外側,外膝眼斜下方,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中渚:在手背部,當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率谷:位於人體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直上方。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壓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或按壓,每穴按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枕部——與膀胱經有關,與腎聯繫密切。

選取穴位:腎俞、太溪、風池。

太溪:正坐或仰臥,於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與內踝尖齊平。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旁開1.5寸處(約二橫指)。

風池:在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

穴位操作: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揉,每穴按揉20下,以自覺酸脹為度,每日2-3次。

兩個穴位祛火除口臭

【大陵穴】大陵穴位於手腕的腕掌橫紋中點處。大陵穴為健脾要穴,按摩大陵穴能瀉火祛濕。用左手拇指按壓右手的大陵穴,時間3—5分鐘,然後左右交換。按摩時應稍用力,以感到酸脹微痛為宜。按摩大陵穴還可緩解足跟痛。

【後溪穴】後溪穴很好找,位於小拇指的根部外側,手掌橫紋向外的盡頭交際處。按摩時可微握拳,以另一隻手拇指掐揉5分鐘,以感到輕微酸痛為佳,之後再按摩另一側。還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除了消除口臭,按摩此穴還能預防頸腰椎病。

需要注意的是,口臭有時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果發現是爛蘋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要小心會不會腎功能有問題;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老年人出現異常口臭,最好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我是健康醫師,每天分享中醫知識!

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iBKdG0BJleJMoPMN5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