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歷史上的7個單字縣

2019-08-20     丹楓飛雲

1、厝縣

秦代設置,故城在今清河縣西北、南宮市東南(大約段蘆頭鎮懸空村附近一帶),屬巨鹿郡。

秦置厝縣,屬巨鹿郡, 西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劃出巨鹿郡一部分地區,設置清河郡。厝縣屬之。 東漢安帝因孝德皇后葬於厝縣,故改厝縣為甘陵縣,並移清河國(建初七年封為國)治於甘陵。 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清河國改名甘陵國。 晉改甘陵縣為清河縣,屬清河國。

2、鄗縣

鄗縣縣城在今邢台柏鄉縣固城店,戰國時趙王曾以鄗邑為信陵君的湯沐邑,燕趙大戰時,趙將廉頗斬燕將栗腹於此,西漢時設置為鄗縣,東漢時改名高邑縣,南北朝時期高邑縣治所由今柏鄉縣遷至今高邑縣,隋代開皇十六年(596年),析柏人、高邑二縣置柏鄉縣,鄗縣(高邑縣)故城在柏鄉縣境內,今固城店鎮。

3、任縣

西漢設置任縣,即戰國時期晉國之任縣地,即今任縣,治所在今縣城東北18里,唐代徙治於今所。

4、繚縣

西漢時置繚縣,屬冀州清河郡。故城在河北邢台南宮市區東南11公里。東漢時省繚縣入南宮縣,縣城具體位置缺少記載,一說南宮市區西三里舊城村,一說在開河村附近。

5、張縣

西漢初置張縣,故城在今邢台市任縣西南、南和縣西北一帶,屬巨鹿郡,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置張縣,東漢建武初,廢張縣。上世紀60年代,文物考古部門在南和縣賈宋鎮張路村村西,發現了大片漢代遺址,東西1000米,南北500米,初步判斷這裡應該是張縣縣城遺址所在。

6、經縣

東漢時析堂陽縣始置經縣,屬信都郡,故城在今廣宗縣城東20里、威縣城北50里的經鎮。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經縣省入南宮縣。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廣宗縣北部與南宮縣南部地重置經縣,次年設為廣宗郡治所。不久屬長樂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復置廣宗郡,經縣仍屬之。北齊經縣復隸長樂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經縣名武強縣。隋開皇六年(586)武強縣改名經城縣,屬貝州。宋熙寧六年(1073)經城縣省入宗城縣為經鎮。

7、威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為威縣,即今威縣,迄今威縣之名已經650周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hVgbm0BJleJMoPMDF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