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鍋盔小攤,這對老夫妻在泉州小路口賣了十幾年

2019-06-10     微泉州

-無論你多少歲

都有熱愛這個世界的資格-

在淮秀路的十字交叉口,有一對神秘的老夫妻。每天中午12點10分左右,就會緩緩地推著車子出現,賣一種叫「鍋盔」的餅。收攤時間不確定,賣完就收攤。

中午的時間,大部分行人都各自忙碌,很少會有人為這個不起眼的攤子稍作停留。兩夫妻也不急,慢悠悠地停下車子,架車、裝水、加熱...

只有兩個人

/ 相伴數十年 /

十多年來,一直都只有他們倆顧著這個攤子。每天把事先發好的麵糰賣完,這一天的辛勞也就結束了。

見我們來了,婆婆有點抱歉,

「不好意思,才剛剛出攤,我現在馬上做很快的」

說完兩夫妻的動作快了些,但人終究是上了歲數,即使想快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確實需要給他們多些耐心。

流動的鍋盔小攤,這對老夫妻在泉州小路口賣了十幾年

婆婆揉面、擀麵、做餅和撒芝麻,爺爺則負責加熱爐子。兩個人默契地完全不需要多說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夠了。

婆婆十分爽朗健談,邊做邊和我們聊著。從她的話語裡,我們知道了他們來自安徽,為了在這謀生的兒子,離開了家鄉,但大家在一起也能是家。

只賣兩種餅

/ 5元一個 /

小攤上只賣兩種口味的餅,圓的是甜口,扁長的是咸口,都是5塊錢一個,就是從安徽來的手藝。婆婆雖手腳慢些,一次做兩個不成問題的。

麵糰的分量早已熟念於心,隨手一掰都是差不多的大小。做成不一樣的形狀,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區分。

鹹的裡頭會包上事先腌好的肉餡,甜的就是在麵糰里撒上白糖。不會再有更多的配料,往往最簡單的食材最難做出獨一無二的味道。

撒上芝麻刷上油,鍋盔在進爐子前經歷的所有步驟才算完。同時,爺爺會先把一小塊麵糰放進爐子裡試溫度,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

隨後婆婆大手一揮,就把兩塊麵餅揮進了爐里。3月份的街頭,還有些寒意。碰上天氣不好的時候,也許會更糟。能給他們帶來些許愜意的,大概就是那張紅色的塑料凳子了吧。

流動的鍋盔小攤,這對老夫妻在泉州小路口賣了十幾年

用油和面,再以文火炕制,短時間內就能讓鍋盔中空外酥。白的麵皮上泛著金黃的焦脆,是最好的成色。

剛出爐的鍋盔最燙也最好吃,干硬耐嚼是它的特點,細聞還帶著芝麻香。

咸口的鍋盔,咬下的每一口都有咸香的味道,甜口的是越吃到中間越甜。吃多了會有些噎,但是一個下去肚子就有些飽腹感了。

這個味道平常但難得,就像你小時候無意間嘗到了,在心裡埋了好多年,突然在這個小攤上找到了。

tips:

1.是街邊的小攤,衛生條件自然沒辦法那麼完善,請見諒;

2.婆婆說下午在濱海大酒店和淮秀路的交叉口,有時候會擺在豐盛假日城堡;

​地址:濱海大酒店和淮秀路交叉口或中閩百匯路口

時間:12:10-18:00(售完就收攤)

編輯 | 蛋蛋

攝影 | 學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eFEBmwBmyVoG_1Zs08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