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成村民貼心管家

2020-03-17   惠州農業農村

穿上志願者服,他們是防疫宣傳員,手持廣播喇叭在村中穿行,貼宣傳單、拉橫幅、入戶宣傳;配上紅臂章,他們是入戶排查人員,入戶測體溫、登記收集信息;擼起袖子,他們還可以是「苦力」,搭帳篷、搬物資……抗擊疫情的號角吹響後,大亞灣區進一步推動落實機關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在39個村(社區)的「雙報到」,積極守好村(社區)防疫的「第一道防線」。

黃悅凱:自掏腰包購買口罩酒精送村民

「越到後期越是不能放鬆,不然就前功盡棄了。」日前,已在澳頭街道衙前村堅守了40多天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悅凱說。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作為區社管局派駐衙前村「第一書記」,黃悅凱就一心撲在該村疫情防控工作上,成了村民的貼心管家。

衙前村是去往小桂綠道的必經之地,平常周末或節假日到綠道騎行的遊客很多。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衙前村的防控壓力也隨之增大。1月27日,黃悅凱返回工作崗位第一天,就立即召開衙前村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議,村「兩委」班子、社工落實入戶宣傳,從當天起在衙前村唯一出入口設立24小時值守和體溫測量點,並在村內公共區域全面消毒、禁止外來人口隨意出入。


黃悅凱(黑馬甲者)為村民發放酒精和口罩。

疫情防控初期,口罩、消毒液等物資緊缺,黃悅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買不到,他就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募捐,終於2月3日緊急湊了330個口罩送到衙前村用於一線防控工作。之後,他又多次通過各種渠道,自掏腰包購買了100多升消毒酒精,並與村「兩委」班子商量,由村黨支部書記聯繫本村合作企業秋谷集團協助採購一部分口罩,再自費購買一部分。隨後,秋谷集團向衙前村捐贈了2500個口罩,他又自行購買了1500個口罩。有了這4000個口罩,衙前村向每位村民發放了10個口罩,確保防疫到位。

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黃悅凱還提出黨員包干到戶、到人的措施。經過衙前村「兩委」班子討論,該村制訂了《衙前村防控新冠肺炎黨員包干表》,要求相關黨員及時做好包干戶(人)的防疫宣傳,掌握人員流動和物資需求等情況,每日上報村委會匯總,讓衙前村的防疫網絡織得更加嚴密。


賀浩然:發動年輕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

霞涌街道壢下社區除了800多名原住民外,還有近3000名外來人口,防控壓力大。

「關鍵時刻,黨員就要先上,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賀浩然作為區委組織部派駐壢下社區「第一書記」,開展黨建工作有經驗。大年初三回崗第一天,他便組織社區召開黨員大會,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動員全體年輕黨員按照「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活動、黨員聯繫群眾做法,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賀浩然多方籌集防護物資送往防疫一線。

壢下社區的黨員包括他在內共有21名,黨員對社區住戶進行包干。21名黨員將社區所有樓宇、公寓樓住戶劃分為4個網格,以戶為單位配合綜治網格員,排查、掌握外地返粵人員情況,同時做好相關宣傳工作。社區封閉了其他出口,只留大門出入,在社區大門設立登記點實施24小時值守。在值守卡點,賀浩然又動員社區年輕黨員積極參與夜班的值守。

春節後,外來人口逐漸返回復工。為做好對重點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賀浩然聯合駐社區團隊和村委會,做好從疫情發生地返惠重點對象的防疫宣傳居家隔離工作。為了保證居家隔離居民的正常生活,他又和駐村團隊發動年輕黨員當起「服務員」,挨家挨戶上門測量體溫,貼心地送米、送菜上門,保障他們的生活。

針對疫情突然、春節期間防疫物資緊張等情況,賀浩然利用自籌經費,並協調掛點單位區委組織部,發動區內高層次人才等單位及個人,積極協調各類防疫物資送至社區防控一線,有效緩解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物資緊缺的情況。

來源: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