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正在懲罰閱讀差的學生!暑假這麼讀書,成績至少提高20分

2019-08-05   北京四中網校

隨著新中考、新高考的不斷實施和推進,孩子成績間的差距,可以用一句話來概述:

學渣和學優的差距是英語,學優和學霸的差距是數學學霸和學霸的差距是語文。

中高考正在懲罰閱讀差的學生!

01 得語文者得天下

語文難,已成為當下中高考語文的命題趨勢。

可以肯定,中高考語文的難度、深度、廣度,會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

一位教育大家曾表示: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基礎中的基礎。

語文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其他科目的分數,因為其他科目也都在加強閱讀水平的考察力度。

看看今年北京中考數學的23題,一道中檔試題:

中高考正在懲罰閱讀差的學生!

小雲背古詩背得這麼厲害,這是語文試卷嗎?

不,它當真是一道數學題,而且是一道放在試卷中間位置的題目。

光是理解題意,是不是就要花費好長時間?

有沒有覺得,這麼考數學,比文言文閱讀還要難?

再看看今年高考數學的全國卷一中的這道題,有沒有感受到被維納斯支配的恐懼?

中高考正在懲罰閱讀差的學生!

專家在解析試卷時直言不諱:

今年高考數學文字閱讀量比較大,這對於考生的文字閱讀能力要求比較高。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更曾放出驚人言論:

語文憑什麼要給數學讓路?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

現在的中高考,正在懲罰不閱讀,閱讀能力差的學生!

未來,只進行淺層次的娛樂閱讀,或者只看四大名著外加《讀者》、《青年文摘》,別說高考語文,連中考語文都應付不了!

唯一的出路就是: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且要讀好書、讀經典。

中高考正在懲罰閱讀差的學生!

02 提高學習成績,主要靠閱讀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曾經講述了自己兒子的親身經歷:

我兒子在初三的時候,做過一次高考語文試卷,當時考了122分。

正是平時的閱讀、涵養、積累和感悟,提高了他的語文成績,讓他的高度超出了他那個特定年齡段。

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對此有更為直接的表述:

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閱讀能力不僅決定語文成績,更決定其他學科水平所能達到的高度。

為什麼不少孩子小學語數英能考95分以上,到了初中,成績下滑得特別厲害,到了高中,更是後繼乏力?

因為,現在小學階段,都在講求減負和快樂教育,課內知識的難度一降再降,考試成績的區分度變得愈來愈模糊。

即便孩子期末考了98分,也可能在班裡要排名倒數,因為半個班的孩子都能考滿分。

所以,如果小學時家長過於看重學習成績,強迫孩子把大量課餘時間都投入到作業和課內知識的鞏固上,就會擠壓掉大量的讀書時間。

小學階段對課內知識的過度投入,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時間換分數。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小學欠的閱讀債,在小學成績中體現不出來,但卻會在初、高中的學習中刁難孩子,讓孩子償還。

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指出:

閱讀會改變大腦,擁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在學習上潛力更大。

學霸擁有的超強學習能力,其實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開發90%甚至更多。

6-15歲、尤其是6-12歲的孩子,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作業和課內學習,容易引發「高分短命」。

因為課內知識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需求。

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學習能力。

到了初高中,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成績上升的後勁強大,常常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03 家長几個小心機,讓孩子愛上閱讀

沒有孩子生來喜歡閱讀,家長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問題是,如果家長自己不喜歡讀書,有什麼辦法讓孩子愛上閱讀嗎?

耍點小心機,只要孩子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建立起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即便家長自己不看書,孩子也會離不開書。

心機1:在家裡營造愛閱讀的氛圍

學習控家裡的書放得亂七八糟,除了書櫃,衛生間、沙發邊、床頭、床底下、衣櫃、地上……到處都是書,隨手就可以翻看。

老公常常當著孩子的面,讓我上網買某某書。雖然大多數買的書,常常買來就被束之高閣了。

家裡到處都是書,父母常常買一些工作上需要的書籍,這些舉動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孩子不會盯著你,看你是不是看這些書,孩子只會心理想:哦,爸爸媽媽都喜歡讀書,讀書是一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

心機2:買!買!買

周末有什麼好去處?

當然是書店!

怎麼讓孩子喜歡上逛書店?

學習控的做法是:

小學時,帶兒子去書店挑書,他挑他的,我挑我的(大人一定也要買)。挑好了,一起去外面吃頓好的。

慢慢的,帶著坐墊和水杯,周末去泡2小時書店。出來後,帶兒子去甜品店挑幾樣他喜歡吃的。

再往後,給他錢,讓他自己騎車去書店。除了買書,他也可以自己買點吃的或者給同學的禮物。

剛開始,我用一些甜頭勾著兒子去書店,等逛書店成為習慣以後,他閒來無事,就會想著去逛逛書店。

小學課餘時間最多的時候,兒子每周末至少買兩本新書回家,再花幾小時看完。

上了初中,除了每學期期末和初三下學期,至少每兩周也會在網上買次書。

他的閱讀速度,就是靠海量閱讀培養起來的。

心機3:送!送!送

送親戚朋友孩子的禮物,送孩子同學的禮物,都可以選擇書。

而且,儘量讓孩子幫你挑選。

我們要用送書的方式告訴孩子,書本是最適合孩子的禮物,讀書是最適合孩子做的事情。


暑假這麼讀書,成績至少提高20分

04 允許孩子有選擇地讀書

剛才說了沒有孩子天生喜歡讀書。現在,學習控想說,也沒有孩子天生不喜歡讀書。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不喜歡讀書,八成是從小到大,被迫讀了太多不感興趣的書!

許多家長給孩子買書,都喜歡買名著,買推薦書單上榜上榜上有名的書。

學習控也犯過這樣的「錯誤」。許多書買來之後,兒子翻了兩眼,名著就「下崗」了。

好在,學習控沒有強迫兒子看完,要麼,孩子的閱讀興趣,早被耗光了。

學習控建議,家長要抱著極高度的熱情買書,但買來書後,就要抱有極低的期待。

因為,人和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喜歡的書自然也不同。

即使是名著,大多數書也不必讀,且每個人不必讀的書都不一樣。

大文豪托爾斯泰就曾公開表示:莎士比亞根本不懂得描寫人物,連第四流詩人都算不上。

馬克·吐溫則吐槽簡·奧斯汀:「每次讀《傲慢與偏見》,我都想把她挖出來,用她的脛骨打她的頭顱。」

法國媒體France Culture 發起了一項「你從來沒讀完的小說」評選,並於近日公布了榜單前十名。

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司湯達的《紅與黑》、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喬納森·利特爾的《善心女神》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作品,悉數入榜。

幾年前,中國出版社舉辦過一次名為「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的評選。

最終,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和《瓦爾登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被法國人吐槽的《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進入榜單前十,《紅樓夢》則位居榜首。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讀不進去名著的時候,不必吼他,或者覺得他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不過是因為這本名著,不適合孩子的調性。

每個人喜歡的調性不一樣,而且讀書的調性也不會一成不變。

比如學習控的兒子,小學時喜歡過楊紅櫻、沈石溪,初中時喜歡過林清玄,梁實秋,余秋雨,魯迅……

直到現在,還是看不進去《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卻對《儒林外史》和《聊齋》情有獨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口味,不必過於強求。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曾表示:

很多書不必讀,但每個人不必讀的書都不一樣,這恰恰為的是更有效地讀書。

歸根結底,閱讀是很私人的事。汝之蜜糖,也許恰是彼之砒霜。

放棄某些書,或者放棄書中的某些章節,只讀自己認為有趣,有價值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培養讀書的興趣,提升閱讀的能力。

書的海洋浩瀚無窮,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方空間。

不要糾結於孩子只喜歡看一類書,不要糾結孩子只喜歡看所謂的低層次的書,甚至不要糾結孩子當下只喜歡看《查理九世》或者《盜墓筆記》。

好像我家,說不定哪天,家裡塵封已久的《三體》、《時間簡史》,就會被兒子翻出來。正如那本曾被評價「不好看」的《人間詞話》,現在也能入了他的眼。

孩子讀書的喜好、深度,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轉變。只要孩子還在成長,書籍的選擇就會隨之變化。

要想有個愛閱讀的孩子,就先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自主地選擇閱讀的書籍吧。

暑假這麼讀書,成績至少提高20分

閱讀對學習有千般好處,萬種益處。

無論耍心機還是妥協,無論採用何種閱讀方法,只要能讓孩子找到自己喜歡讀的書,讓孩子親近圖書,愛上閱讀,那麼,閱讀的質量和效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閱讀這件事,家長的態度和用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閱讀習慣的建立。

我們一定不要硬把閱讀發展為一種單純的教育工具,不要只允許孩子進行功利性的閱讀。

讓閱讀在輕鬆自願中發生,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愛上閱讀,那麼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習成績的提高,不過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作者 | 學習控

圖源 | 《小歡喜》劇照

北京四中網校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