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下,生活中,是不是總有那麼一些人:
在酒桌上眾人大笑、吹噓時,他靜靜看著;
在別人闖紅燈時,他靜靜等著;
在別人因工作或家庭壓力而不耐煩、暴跳如雷時,他雖皺著眉頭卻還是管住口。
這個人也許是自己,也許是你認識的人。
這一類,是靜得不平庸的人,無論他是否富有,是否帥氣,在人群中都是最特別的一個,特別到很自然、很平和。
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這裡充斥著各種資訊,人處在這些資訊的洪流中,猶如小葉小舟漂於海上,不曾停下來過。
想一想,我們有多久沒有「靜」過?又有多少個我們已經成為平庸的代名詞?
為什麼我們「靜」不下來?
在我們成年後,社會、職場、生活的壓力接踵而至,讓自己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工作中的繁雜瑣事,占據了每天超過1/3的時間。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還沒喘口氣,又面臨柴米油鹽的瑣碎,還要發個微信、打打電話,維護下親友關係。
就這樣,一天又過去了。除了睡覺前那幾分鐘發獃以外,不曾靜下來過。
在無奈中,我們度過一日又一日,不曾「靜」過。
雖然在孩子眼中,自己是英雄,妻子眼中,自己是依靠,可是在我們眼中,自己是什麼?
答案:「平庸」。
我們可以說是為了生存、家庭與責任才變得這樣。我們能理解自己,家人也能理解我們,可畢竟,平庸還在。
不能靜下來,註定變得平庸。而平庸,註定會很「急躁」、「不耐」,乃至更「渾濁」。
不能「靜」的平庸
- 平庸中的急躁
不能靜下心來的人,脾氣會越來越暴躁,人越來越急躁,也容易大動肝火,如此,一來傷身,二來傷人情。
因為急躁,容易與人產生矛盾、破壞關係。
同時,急躁的人也難當重任,誰都希望找來的人是沉穩、脾氣好的人。
- 平庸中的不耐
不耐,也就是缺乏耐心。缺乏耐心的人,看不進書、寫不好字,也品不出茶真味。
缺乏耐心的人,日常的消遣,往往是看看短視頻、段子,看些娛樂綜藝等幾乎不需要如何思考的內容。
誠然,看這些並沒有什麼不好,適當放鬆是應該的。
但若沉迷其中,如螞蟻啃堤,慢慢的,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蠶食掉。
缺乏耐心的人,也不會看到這裡來,畢竟這是一篇需要思考、有一千多字的文章。
- 平庸使人渾濁
太長時間沒有「靜」過的人,很難自省、思考,難以觀察社會,而是隨波逐流。
慢慢的,腦子吸收的東西越來越多,消化掉的卻越來越少,長此以往,最終腦子裡面是一片渾濁。
世道很晴朗,人間很美好,只是一直盯著列車前進的方向,反而看不見窗外的風景。
這也是為什麼,越長大,越迷茫。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是如此。
抱怨、煩躁、迷茫,這些特質有時也會出現在家人、朋友身上,而我們總是說大道理。
結果是,這些大道理壓根就沒有用。
因為比起大道理,他們更需要靜一靜。
綜上三種,都是長時間沒有進入「靜」的狀態所導致的。
不過比起這三種,更可怕的,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急躁而不自知,哪怕是暴跳如雷,打翻了東西,氣得面紅耳赤,也認為這是應該的。
渾濁而自以為清醒,看著別人談笑風生、生活愜意,自以為對方無知,其實是自己不清醒。
人有時也需要歇一歇。
在喧囂浮華中,偷得半日閒,喝喝茶、看看書,讓自己沉澱一下。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看看鏡子裡的自己,哪怕是片刻也好。
「靜」讓我們,擺脫平庸
我們都不願意平庸,我們都希望擁有「靜」的力量。
因此,今天開始,請讓我們,做一些微小的調整。
相信我,這會讓生活更美好。
首先推掉應酬,給自己留白
推掉一些應酬,給自己一點空白的時間。
可以看看書、喝喝茶,讓自己沉澱一下,反思過往、思考將來,並發現當下的問題。
這將會讓你接下來一段時間,不至於那麼迷茫,也讓情緒有一個緩而輕的釋放,不至於那麼不耐煩、那麼急躁。
甚至因為看書、喝茶或者其他愛好,從而有了新的感悟。
其次回歸自然,聽地籟、天籟
偶爾休息時,遠離這鋼鐵築成的「森林」,回歸大自然,踏青、旅遊。
站在巍峨高山上,觀天空雲捲雲舒,聽大風吹悅耳之聲;
面朝蔚藍大海時,看碧海潮生,聽浪潮拍打之音,不自覺心曠神怡。
世界的美,可不就如此嗎?
世界其實很美好,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以及那顆寧靜的心。
也許「靜」不能讓你一下子擁有多少財富,卻能讓你有多些時間去發現美好。
因此,我建議:
抽出時間,靜下心來,培養從平淡生活中發現美好的能力,這幾乎決定你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