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 | 三十年如一日,他是三明防疫戰場上的「排雷尖兵」

2020-05-08     三明日報

原標題:勞模風采 | 三十年如一日,他是三明防疫戰場上的「排雷尖兵」

4月28日,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羅信昌走出微生物實驗室製備區,脫下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已經是晚上11點了。3個多月來,他每天「泡」在實驗室的時間都超過了12小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病毒的採樣檢測,是整個「戰疫」鏈條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面對兇猛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羅信昌所帶領的檢驗科和新冠病毒核酸檢驗小分隊肩擔重任,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戰鬥。三個多月來,和病毒面對面拼力「交戰」,每天24小時輪班「捕捉」病毒,為我們築造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2020年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團圓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過年原本在深圳和妻兒團聚的羅信昌,在1月24日接到通知後,沒顧上吃年夜飯,便匆忙搭乘動車,踏上回程之路。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他顧不上休息,到達單位後立馬開展監測工作,一頭扎進實驗室,出來時已是凌晨。

疾控人就是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排雷兵」,他們要以最快速度「揪」出病毒,儘快的防止病毒向更多人傳播。為確保每起疫情發生後都能第一時間處置,近幾個月羅信昌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每天白天黑夜「連軸轉」,每晚工作到十一二點是常態。

1月28日凌晨1點28分,做完實驗剛回到家沒多久,他就接到三元區疾控中心的電話,「第一例確診患者的7歲孩子發燒了,要採樣送檢」。為了給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他立馬又趕回實驗室投入工作,當他完成檢測走出實驗室時已是凌晨6點。

獲得準確檢測結果是新冠肺炎診斷和實施病人隔離治療的第一步。

1月28日起,全省新冠肺炎病例確診按照屬地化管理。在檢測過程中,羅信昌提出了「采深咳痰、加量提取」等措施,從而提高陽檢率。比如,對曹X、卓XX、伍XX等核酸檢測陽性的標本,為慎重起見,採用第2種試劑進行覆核,確保數據準確無誤。

「對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但臨床症狀符合新型冠狀病毒的,我們實驗室在間隔1天後,對其二次採樣的標本重新檢測病原。如標本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實驗室將使用另一品牌的試劑盒馬上進行覆核,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羅信昌解釋道。

羅信昌一有空餘時間,就召集檢測人員學習防控方案、檢測技術指南、生物安全指南,做到熟練掌握要領。同時,認真制訂和完善檢測操作規程,嚴格按規程操作,加強實驗室內務管理,確保生物安全。在檢測上,他力求精益求精,嚴格按照檢測技術指南要求,認真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卡。

在三明市發現病例初期,經他檢測把關的9例標本與省上復檢完全一致,充分發揮了以他為主檢驗檢測團隊「一錘定音」的作用。

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2003年「非典」、2005年H5N1 禽流感、2009年「甲流」等疫情處置中,羅信昌毫無怨言,始終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衝鋒在前,帶頭深入疫點進行採樣、送樣,為控制疫情贏得寶貴時間。

「我能做的工作不多,但對家人虧欠的太多,而他們的理解和包容讓我能義無反顧地衝上去、扛下去,做一名合格黨員、做一名合格疾控人。」在傳染病防控工作崗位上羅信昌一干就是37年,三十多年如一日,勤勤懇懇。

「護佑萬家燈火,幸好有你們在」,這句話在羅信昌他們這樣的疾控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正是他們衝鋒在前,全力奮戰,才讓獨立的病例變成了有跡可循的軌跡,才讓分散的信息變成了防控策略,也因此快速阻斷了疫情在我市的傳播。

迄今為止,我市已完成醫院送檢病人 、企業復工復產人員以及省外來明、境外返鄉、學校、公安等重點人群呼吸道等標本檢測12648人份,所檢測為陽性的樣本經省疾控覆核結果一致率100%。

來源:三明市總工會 、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陳雪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OJ7D3IBnkjnB-0zuO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