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醫生猝死,年僅39歲…

2019-12-18     醫脈通腫瘤科

2019年年尾,醫療圈再次傳來令人痛心的消息……

12月16日20點16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楊立峰醫生突發疾病猝死,年僅39歲。

醫脈通隨後聯繫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醫生,確認了消息屬實。

根據公開消息,前幾天楊立峰醫生還在網絡問診平台回復患者諮詢,幫患者加號看病。

然而,患者12月16日諮詢的這條消息,楊醫生卻再也看不到了……

同樣在上海,就在5天前,也就是 12月12日的零點40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主任醫師陳培醫生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49歲。

「海上柳葉刀」微信公眾號的刀先生髮文悼念陳培醫生時寫道:

陳培醫生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工作繁忙時,出差、移植、上班、值班連軸轉,周一上午上班,到下周一晚上下班回家。有時候老婆會拿著換洗的衣服,帶著孩子來醫院看我。」陳培醫生在微信中說:「我現在幾乎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剛剛過去的這個月,連著寫了4份標書,節前的周五 ,連開3台手術。結果就是,元旦假期我徹底趴下,腹瀉3天,腿都軟掉。」

即便是累成這樣,他依然深愛醫生這個職業。

……

追悼會上,陳培愛人回顧他臨去世前的那十多個小時,痛徹心扉——

周一,腹瀉,陳培醫生跟往常一樣堅持飛赴廈門;周二,腹瀉,上午堅持出門診;周三,腹瀉,上午堅持出門診;下午,支撐不住回宿舍休息。

5天內兩位青年醫生接連逝去,讓人痛心不已……

我歌誠自慟,非獨為君悲!

出於救死扶傷的天職,很多醫生把行醫當成了一種使命。有人說,醫生如同黑夜裡的提燈者,每天都在幫助病人走出低谷。然而,高強度、高壓力,再加上高風險,很多醫生是在透支著自己的健康去救助病患。醫生尤其是大醫院的醫生數量供不應求,面對日益增加的患者,如果不加班加點,很難撐起如此龐大的診療量。即使身體不舒服,即使疲憊不堪,也只有咬牙堅持在崗位上。

楊立峰醫生猝死的消息傳來後,一位同行在朋友圈發文悼念引無數同行共鳴:

「從前一段時間瑞金醫院麻醉科30歲去世的江醫生,到中山醫院肝移植科的陳醫生剛剛開完追悼會,昨晚又傳來腫瘤醫院的放射治療中心39歲的楊醫生溘然長逝……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反思:巨型醫院近乎野蠻式的擴張,醫院內部各種複雜得可以說是苛刻的考核考評制度,醫生面臨的科研,臨床與教學等多條線路上的多重壓力,部分成為壓垮這些年輕生命的最後的稻草,年輕醫生是醫院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未來健康中國的守護神,善待年輕一輩的醫生吧,假如他們都走了,誰來拯救中國病人呢?追悼會上最美好的悼詞,相比這些年輕的生命總是顯得那麼冰冷……」

善待年輕一輩的醫生吧,假如他們都走了,誰來拯救中國病人呢?

天堂沒有病痛與勞累,送別楊立峰醫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KoZFm8BMH2_cNUg-L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