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捨得》裡面,老師說班裡85%的學生都在外面上輔導班。
就連非常理智的夏君山夫婦,最後也讓女兒夏歡歡加入了補習的行列。
可以說,在成績不好就考不上重點中學,考不上重點中學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考不上重點大學就沒出息的邏輯之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開始「雞娃」。
教育孩子的初心,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家長少之又少。
從電視劇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每一個「雞娃」的家長的心裡,都住著兩個「魔鬼」。
02
一是不甘心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差。
南儷和朋友聊天時,朋友說出了一段名言: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擾,我們的孩子很有可能將來考不進我們自己的母校,職位沒有我們高,等他們成年之後,他們的收入、社會地位、工作都不如他們的父母,到那時候,可真是不甘心啊!」
捫心自問,我們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不上自己的母校嗎?
真的很難。
且不說三本出身的田雨嵐,她希望兒子顏子悠能考上清北復交,以實現她母憑子貴的夢想。
即使是最佛系的南儷和夏君山夫婦,雖然他們一家人都認為「我們家的孩子,沒有必要這麼逼她」,但也不得不讓孩子走上這個賽道。
因為他們佛系也是有底線的,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連普通高中都考不上。
03
當然,根據所謂的「均值回歸」理論,任何家庭都不可能保持一代總比一代強。
你是全國首富,下一代不一定能成為世界首富。
就算世界首富要從各國首富的後代里產生,但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你也有99.5%的可能性當不成。
事實上,風水是輪流轉的,首富的孩子大機率做不成首富。
同樣,你考上了清北,但你的下一代也不一定能考上清北。
諾貝爾獎設立了這麼多年,父子兩代都獲諾獎的人雖然有,但比例實在不高。
實際上,越是接近高端的人群,他們的下一代越可能不如自己,母校越厲害,子女考不上自己母校的可能性越大。
不過,如果家庭位置足夠靠上,孩子差一些也遠勝普通人,這些人更容易看開,比如你真是首富了,孩子也不會窮到哪兒去。
就算像劉瑜、高曉松這樣的家庭,他們也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給孩子以快樂教育。
但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拼搏剛剛到了中產的階層,比如劇中的南儷和夏君山,他們是很難接受在孩子這一代發生下滑的。
04
二是不甘心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
所謂「自己的孩子別人的老婆」,所有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要比別人家的好。
所以,田雨嵐坦承「我的優雅和自信來源於兒子的成績」。
而讓家長承認自己的孩子比人差,那非常艱難。
所以南儷最難以忍受的,是田雨嵐動不動就夸兒子,貶自己的閨女。
於是,兩個人吃頓飯還讓孩子互相比拼,你孩子唱歌,我孩子就背圓周率。
這是大人們的虛榮心在作怪,也是孩子們的競爭環境使然。
在上世紀80年代,上大學的人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孩子都考不上大學,大家都一樣,所以攀比心並不嚴重。
而現在,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大學間的鄙視鏈也已經形成,於是你上二本,我要上一本,你上一本,我就要上985,一定要高人一頭,才能心滿意足。
不管好學生差學生,有天分沒天分,家長都開始給孩子打雞血。
05
當前基礎教育的內卷問題,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家長間的攀比造成的。
讓孩子和自己比、和別人比,當達不到內心的要求時,焦慮也就油然而生。
而應對焦慮的辦法只有兩個:補課、買學區房。
實際上,大部分孩子上培訓班沒用,大部分學區房買了也沒用,家長們只不過是花錢買心安而已。
攀比是人的天性,我也向來不反對讓孩子努力,但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自身能力和家庭經濟條件的基礎之上。
否則,超過承受能力的比拼,很容易會適得其反。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IFPHXkB9EJ7ZLmJIf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