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關山大道的初印象是什麼?
是鬥魚、bilibili等名光環下,一個遙遠的地標名詞?一條寬闊但爆堵,嫌棄到說此生不會再來的馬路?
還是稻田之後,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或是和朋友談笑時,說起的陡升的房價?
如果要我說,我更願意稱它為——過去與未來的交鋒。
在老武漢人的眼裡,很難想像這樣一處地方,能變成現在的模樣。
曾經它是農田、水塘,小伢們在這裡摸魚捉蝦,後來建了工業區,但占地也不過8平方公里,充其量只是「關山小鎮」。
社區門口曬太陽聊天的嫂子們想起以前的光景,還笑著說:「這個地方啊,以前荒的咧。到處都是田,種菜種苕。」
說罷,又開始回憶起曾經來關山的情景。
「那個時候來一趟關山,遠得很。要先坐輪渡,再坐15路公交,一直坐到終點站。」小姑娘假期來一趟關山,就像出了一趟城。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來關山幾日遊了。
但是誰能想到,只要短短60年,關山就崛起了呢?
現在的它說起來都是響亮的名頭:創業街、軟體園、創意中心、金融港、工業園區。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棟樓里,就會走出來下一個鬥魚。
創業街,全國第一家孵化器——光谷創業中心坐落於此。這裡滋養著成百上千家初創公司,像一個巨大的繭,包裹著這些公司,等待它們自己破蛹成蝶的那一天。
創意天地、軟體園、小米武漢總部、「流利說」華中總部、金山武漢總部,為關山大道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這也註定,關山大道始終是年輕的。
在筆直的大道上走一走,和你擦肩而過的,幾乎都是年輕的面龐。有位朋友還沒畢業就開始在軟體園實習,直到畢業三年,終於在寫字樓里租了一小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每每和他見面,都是在關山,吃的就是樓下方圓百米的小店子。
「你這也太誇張了,乾脆住在公司得了。」
他嗤嗤一笑說:「你不知道,這一棟樓里有多少個和你做同樣業務的公司。現在不抓緊點機會,趕緊拓展業務拉客戶,以後哪裡爭得過那些資本家。」
像他這樣的年輕人,路上隨便一抓都是一大把。他們把青春奉獻給公司,和等待裂變的公司一樣,等待著自己裂變的機會。
當然,關山大道也沒有虧待他。優惠的n+1租房政策、低廉的房租,是這片創意園區能給他們的最真摯的回饋。
就連出行,也有專門的有軌電車。雖然行駛速度被人詬病,但不得不承認,這是逃離擁堵的最好的方式。
年輕的關山,是生生不息的。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又有一棟寫字樓拔地而起。
你看,你永遠也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樓出現,就像你永遠也不知道,那些格子間裡,又有哪一家公司會從這裡飛出去。
有人說,如果別人問起他住在哪兒,他會答關山,而不是光谷,因為光谷不夠厚重。
是了,關山的厚重,都是老廠區給的。
武漢汽輪機廠、湖北電機廠、鼓風機廠、汽車標準件廠、長江有線電廠等10個企業,在這裡圍成了一座工業小鎮,數以萬計的人口在這裡繁衍生息。
無數小伢在這裡忙著摸魚抓蝦追蝴蝶,順便長大;父母們穿著藍色的工作服,兢兢業業工作,日子就和廣播里的聲音一起流淌。
直到上個世紀末,這批有著光榮歷史的企業陸續改制、外遷,關山換了風景。
汽發社區里,已經沒有了曾經輝煌時的景象。
紅磚牆上的字,經過風吹雨打,有些看不清了。筒子樓里照不進陽光,只能看到一條昏暗的長廊。
空調機箱染上斑點,空中縱橫交錯的電纜,經不住時間的重負,沉甸甸地往下墜。
追著陽光走過大半個社區,才看到密集的人群。
長動醫院門口,新手媽媽抱著熟睡的嬰兒坐上回家的車。
坐在輪椅上的婆婆,邊曬太陽邊過早,後來曬得有些熱了,把她推到陰涼一點的地方去,彎腰的那一瞬間,熱乾麵的味道鑽進鼻子裡,噴香!
路旁老舊的電話亭,因為陌生人的突然闖入,侷促地站在一旁。
拆遷已經提上日程,紅色的橫幅,成了這個社區乍眼的存在。
提到拆遷,公公婆婆赧然一笑,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幸福,他們好像並不知該如何應對。
拆遷是現在年輕人的夢想,可是手裡握著這些夢想的老人,卻說:「大半輩子都在這過去了,搬不搬的也無所謂了。」
「當然還想住住新房子,好日子誰不想過,就是不知道能享受幾年咯。」
可是你要說,汽發社區因此破敗了,那倒不見得。
挑著擔子的阿婆帶著新鮮蔬菜來了,蓮藕雪白,茼蒿鮮嫩,好像挑著兩筐春天。
嫂子們蜂擁而上,挑選著午餐即將上桌的菜。
這廂蹣跚學步的小伢還在盯著擔子,不明白大人的搶菜行為,那廂的小伢已經開始圍著大人,試圖加入群聊了。
你可以說這個社區是破舊的,但它卻依然有活力,因為還有小伢,像曾經在關山的人一樣,在追蝴蝶的過程中慢慢長大。
老社區與新城區交織,不僅讓關山大道變得複雜又迷人,還給食物也帶上了相似的氣息。
寫字樓附近,有K11、保利廣場和光谷天地撐場,奈雪、瑞幸、海底撈……年輕人喜歡的,走不了幾步就能吃到。
不過要是有閒暇時間,當然還是得去老地方走一趟。
從華科地鐵站出來,再鑽進社區里,走不了幾步,一條過早街躍然眼前。順著香味往前走,熱乾麵、煎包、剛出鍋的熱乎油條,牢牢牽住了過路人的鼻子。
要說這條街上有什麼是一定要吃的,首推凡記拉麵。
夫妻店,老闆負責拉麵、刀削麵,老闆娘負責淋澆頭。光是看到桌上的三鮮碼子、滷牛肉,肚子裡的饞蟲就開始大鬧五臟廟。
麵條光滑勁道,嗦溜一口,麵條裹著湯汁鑽進喉嚨里,咸香!嚼一塊牛肉,入味。
同桌的常客,還能就著加了滷水的麵湯,再來一個饅頭。濃烈的湯水與清甜的饅頭相碰撞,能支撐一上午的工作。
吃飽了四處走走,還能在路邊的商店發現童年回憶。
等到夜晚,這裡又會變成另一番模樣,燒烤店、炒麵攤陸續出街。
姐妹燒烤,無數關山人記憶中的美味。白天關門,暮色臨近時方才開門,在夜晚的道路上點亮一盞燈,化身為大家夜歸途中的攔路虎。
直到現在,一串土豆5角,雞肫1元,五花肉3元,來的人都吃得淚流滿面,價格實在感人。
除了燒烤,炒飯也得來一碗,然後心滿意足回家。
關山這頭有社區里的老字號坐鎮,另一頭也有一家雄霸某點評的老味道。
重慶酒家,單憑一鍋番茄魚,就引得無數人競相來打卡。
去的時候已經過了飯點,店裡沒什麼人。點了一份番茄魚,本以為不夠吃,誰知上桌就被驚呆。
鍋里的魚片冒了尖,襯得花椒和辣椒虛張聲勢,大塊番茄躲在鍋底,這分量,實誠到讓人感動。
魚肉夠嫩,但是在番茄面前也不得不讓步。嫩滑又酸甜可口的番茄,入口就忍不住和舌頭痴纏,一邊吸溜著酸甜的汁水,一邊忍不住哈氣,真的太燙了!
這家店,是華夏理工學生的秘密基地,不知有多少個下午,大家約著朋友結伴來吃魚,一邊聊天,一邊將心事放在鍋里煮開,看它像升騰的霧氣般煙消雲散。
不過此時,店裡就剩我們和搓麻將的嫂子老杆,洗牌聲中吃魚,也算一種別樣享受。
吃完魚,慢慢往回走,光谷一小的門口站滿了接孩子的家長。
學生還沒出來,花花綠綠的小攤已經開啟誘惑模式,等著被小朋友的目光鎖定。
走到光谷天地時,路燈亮起來了,烤紅薯的大叔出攤了,外賣員也開始在寫字樓間穿梭。
關山大道的夜幕降臨了。
/
| 蝦 球
| 阿 爆
| 安咕嚕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