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來了!看看中國母嬰零售市場增長機會?

2019-10-28     母嬰行業觀察

經常聽到母嬰店主們這樣抱怨,店裡面客戶的復購率不高,生意難做錢難掙!母嬰店要怎樣開才能賺錢呢?其實只要能夠敏銳地洞察市場趨勢,發現用戶需求,然後針對性地做好消費者服務,那賺錢的事情就會順理成章了。近日,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了《消費市場的顛覆性增長機會》的主題報告,通過深入解讀2019年中國消費市場的趨勢,看看新消費時代,母嬰零售市場還存在哪些增長點?

個性化下的細分需求

整體上,中國的消費是在升級的,從最初的對滿足基礎性需求,進化到對高品質生活的訴求,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那些真正滿足精神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已然成為當下中國消費市場的主流。就目前來看,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維度進行劃分,而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的圈層也在不斷湧現。

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目前中國市場的消費人群大體上可以分為都市青年、小鎮青年、寶貝一家、銀髮一族。其中,都市青年和寶貝一家花費更多,是很多品牌重點關注的客群。究其原因,都市青年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現在的孕嬰童產業經濟不再局限於滿足嬰童和孕婦的基本需求,而是升級為整個寶寶家庭的新需求,母嬰產業持續升溫直接刺激家庭消費需求。

此外,數據表明,小鎮青年和銀髮一族潛力巨大,雖然目前消費能力遠低於都市青年和寶貝一家,但是小鎮青年的人口增長指數高達874,可見,下沉市場人口多,增量空間待挖掘。綜上,從母嬰從業者的角度出發,母嬰零售的下一個增量可瞄準下沉市場正在高速崛起的小鎮青年。


社交和內容驅動

當下的媒體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從一開始的信息多元化到碎片化到現在變成了粉塵化,移動網際網路的產生使得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取得任何信息。

根據CTR洞察的數據,2018年「線上+戶外媒體重度用戶」的占比為35%,較2017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消費者每天大約花3.8個小時在各種移動APP上,月均使用30個移動APP。在此背景下,以「社交+內容驅動」為導向的購物邏輯正在孕育新的機會,主要體現在多媒體觸達和全時段交流兩大方面。

中國消費者相信朋友口碑勝於一切,微信上的種種推薦、分享,刺激著圍觀朋友的好奇心,從而增加衝動購買,使消費呈現出「購買—分享—再購買」的循環式連鎖反應,即「越分享,越衝動,越愛購」。對於母嬰零售門店來說,如何藉由老顧客帶來新顧客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線上線下無限融合

對於零售商來說,「線上還是線下」這個二元對立的問題曾是生死存亡的終極挑戰,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線上和線下無限融合就成為了新的零售趨勢,如今,二者正逐漸形成一種平衡,線上線下縱深融合已經使得已有的零售模式之間的邊界逐漸被打破。

以大潤發為例,在阿里巴巴新零售作業系統的賦能下,所有大潤發和歐尚門店均已接入淘鮮達的O2O配送服務,單店一小時配送到家;蘇寧也是一樣,通過一系列的收購兼并完成了全渠道全場景的業務布局,實現了不同大小業態的優勢互補。星巴克則是低姿態推出「啡快」業務,迎戰網際網路咖啡,滿足消費者不同場景的咖啡消費需求。

同理,母嬰零售門店也是一樣的邏輯。線上擁有無限延展的空間和時間,線下則更注重體驗,可以打造儀式感。線上憑藉便捷的優勢其銷量令人無法拒絕,而由線下服務帶來的消費也是不可預估的。因此,傳統門店必須先打破「實體店的牆」——即店面面積、貨架空間、地域等的限制,延伸線上銷售的功能,通過豐富產品、擴展銷售渠道等方式全面提升客戶的購物體驗,將曾經有限的生意機會擴展為無限。

部分內容來源:CTR洞察、凱度消費者指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A1zEW4BMH2_cNUgbp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