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2個案例獲「廣東農村基層黨建優秀創新案例獎」!憑什麼獲獎?

2019-12-15     濠江發布

今天(12月14日)上午,「守初心 擔使命」全國黨刊基層黨建創新案例暨首屆廣東基層黨建創新案例交流會在廣州舉行。濠江區選送的2個黨建創新案例《以「新三同」做實服務群眾工作》《先鋒引領,實幹擔當,加快建設現代化臨港新區》經嚴格篩選和層層審核,均榮獲「2019年度廣東農村基層黨建優秀創新案例獎」!同時,濠江區委組織部榮獲「2019年度廣東省基層黨建創新案例最佳組織獎」。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挖掘、宣傳廣東省基層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今年,南方雜誌社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切入點,發起了首屆廣東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徵集活動,共徵集到農村基層黨建、城市基層黨建、「兩新」組織黨建、國有企業黨建、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建、高校黨建等六大類案例近500個。

10月下旬,南方雜誌社組織來自組織戰線的領導,黨校和高校相關理論造詣深厚的專家學者,長期指導和從事黨務工作、實踐經驗豐富的職能部門、基層單位領導幹部等進行專業評審,經過層層篩選,共評選出153個獲獎案例,包括廣東省基層黨建最佳創新案例獎、廣東省基層黨建十大優秀創新案例獎,以及各類案例十佳創新案例獎和優秀創新案例獎。

獲獎點評

近年來,濠江區堅持踐行初心使命,不斷加強和創新黨建工作,助推區域發展進入快車道。此次獲獎的兩個案例,正是濠江區堅持黨建領航,全面加快建設現代化臨港新區的實幹舉措和生動縮影。主辦單位在點評案例時指出,濠江區創新以領導幹部進村入戶與群眾「同商、同建、同甘苦」的「新三同」活動作為聯繫群眾、解決困難的有力載體,把領導幹部帶頭錘鍊作風、厚植為民情懷與解決基層民生熱難問題、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格局等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紮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宗旨。活動開展兩年多來,區級領導幹部共走訪居民4700戶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980餘件,統籌720多萬元經費服務群眾。

與此同時,濠江區積極探索對黨員有效監督、精準管理的科學途徑,在全域推行黨員「先鋒指數」考評管理,引導黨員爭做表率、走在前列,以「先鋒引領」提高濠江「發展指數」和群眾「幸福指數」。主辦單位指出,濠江區重點從理想信念、紀律作風、學習提高、服務群眾、弘揚正氣5大項15小項,對黨員進行綜合評價定級、獎優懲劣。以「先鋒指數」考評機制,量化、深化、強化黨員管理,引領黨員發揮示範帶動、核心骨幹、橋樑紐帶作用,助推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創新案例

「同商、同建、同甘苦」做實服務群眾工作

紮根基層,依靠人民群眾,回應人民群眾需求,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出發點,也是發展的動力源泉。汕頭市濠江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創新以領導幹部進村入戶與群眾「同商、同建、同甘苦」作為聯繫群眾、解決困難的有力載體,把領導幹部帶頭錘鍊作風、厚植為民情懷與解決基層民生熱難問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等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紮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宗旨。

領導幹部示範先行,樹立親民近民新作風。2017年領導幹部進村入戶「新三同」活動啟動以來,濠江區委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幹部帶頭作用,以區四套領導班子成員、法檢「兩長」、區紀委副書記等區級領導幹部為「新三同」活動首批參與對象,要求每名領導幹部深入掛鉤聯繫社區,到低保戶、獨居老人、退休老幹部、居民代表、高考學生家中,每季度安排3天(含2晚)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並重點幫扶一戶貧困戶,推動領導幹部帶頭走出機關,走入農家,融入群眾,吃吃家常飯,乾乾農間活,睡睡百姓窩,促使作風在一線轉變,黨性在一線錘鍊,增強領導幹部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區委主要領導率先垂範,帶頭走進社區居民群眾家中,了解群眾訴求,讓矛盾在基層化解,變群眾上訪為幹部家訪,形成面對面、心貼心的深入交流形式,有效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迅速在全區掀起領導幹部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百姓家的新風,形成了「干群親如一家」的生動局面。近期結合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區領導同志紛紛為掛鉤聯繫社區黨員幹部群眾講黨課,指導社區黨組織組織黨員主動參與主題教育,接受思想洗禮,錘鍊堅強黨性。

廣泛發動各級參與,實現干群融洽新局面。把進村入戶「新三同」作為領導幹部與基層社區緊密聯繫的橋樑紐帶,推動全區機關目光向基層聚焦、力量向基層傾斜。在區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深入群眾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基礎上,擴大「三同」活動的參與度,把各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區直各單位、市駐濠江有關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納入活動主體,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的專業優勢、職能優勢和協調作用,引導更多的領導幹部走出機關、走進社區。去年,出台《濠江區開展領導幹部進村入戶「新三同」活動的意見》,把領導幹部進村入戶「新三同」活動形成工作制度固化下來。結合「千名幹部駐村強基促振興」黨建工程,建立「師徒」結對培養制度加強「第一書記」鍛鍊,區領導以「傳幫帶」的形式,帶領派駐社區第一書記和部分街道、區直單位年輕幹部開展進村入戶「新三同」活動,將密切聯繫群眾的方法傳授給年輕幹部,讓各個層級的幹部廣泛參與進來,把密切聯繫群眾作為成長的必修課程,並逐步培養形成一種工作習慣。

聚焦階段重點難點,匯聚區域發展新合力。把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與開展「新三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結合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幫助社區理清發展思路、完善發展規劃,協調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協助做好創文強管、走訪慰問、安全生產、維穩和矛盾化解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實現廣澳臨時避風塘漁船搬遷超90%簽約;汕湛高速濠江段不到3個月全面完成交地、房屋拆遷、約8000座墳墓遷移任務;比亞迪濠江項目從簽約到啟動建設僅77天;上海電氣項目從洽談到動工建設僅83天。

貼近群眾排憂解難,實現民生民安新保障。在與群眾的「三同」活動中,領導幹部傾聽群眾訴求,及時回應群眾反映呼聲最集中最迫切的問題。區委書記吳文兵同志在濱海街道上店社區「三同」期間,聽聞社區一段學生上學必經路段晴天沙塵飛揚、雨天泥濘難行後,及時協調引入社會力量投資50多萬元,僅用了十幾天就完成硬底化改造,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了「出行難」問題,改造過後的道路平坦乾淨,被當地社區群眾形象稱為「三同路」。各級領導幹部也紛紛在聯繫群眾過程中辦成了諸如「為家庭成員患病困難戶爭取慈善金及聯繫醫療資源、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家庭爭取助學金,為長期未入戶的居民群眾協調解決戶籍遷入」等好事實事,贏得群眾良好口碑和信賴。今年,結合「新三同」,動員全區65家企業與54個涉農社區自願結對幫扶,總投資1.827億元建設12宗「『百企幫百村』暨『鄉村振興、村企共建』」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並順利啟動首期建設。

活動開展兩年多來,區級領導幹部共走訪居民4700戶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980餘件,統籌720多萬元經費服務群眾。全區各級黨員幹部通過「同商」有效找准經濟社會發展弱項,與群眾一同謀劃區域建設規劃;通過「同建」廣泛發動並凝聚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各項事業建設;通過「同甘苦」培養鑄就家園情懷和主人翁意識,密切黨群的血肉聯繫,有力推動黨群干群「同商、同建、同甘苦」的生動實踐在濠江演繹。

黨員「先鋒指數」考評
助推現代化臨港新區建設

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著力激發黨組織的生機活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政治可靠、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從2018年起,濠江區率先探索建立黨員評星定級管理體系,創新推出了黨員「先鋒指數」考評管理模式,重點從理想信念、紀律作風、學習提高、服務群眾、弘揚正氣5大項15小項,對黨員進行綜合評價定級、獎優罰劣。以「先鋒指數」考評機制,量化、深化、強化黨員管理,引領黨員發揮示範帶動、核心骨幹、橋樑紐帶作用,助推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近三年,本部GDP年均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4%,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走在區域前列。今年上半年我區本部GDP為8.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呈現「穩中求進、穩中求優」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第一,以「先鋒引領」提高區域「發展指數」。

濠江區從實行「先鋒指數」管理,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營造「先鋒引領」氛圍,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對汕頭的關懷厚愛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助推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再出發。

一是突出思想引領。堅持把政治建設挺在前面,把理想信念、學習教育作為「先鋒指數」的重要標準,教育引導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區委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熱潮,連續三年分別以「趕學」「求學」「踐學與初心」為主題講黨課,並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講好黨課,全面提振發展信心;開設「建設現代化臨港新區論壇」,邀請專家授課42場,組織黨員對標先進學習2500多人次,通過抓好教育,全面拓寬發展思路;先後舉辦「忠誠乾淨擔當」幹部大輪訓、青年幹部讀書班、社區兩委幹部大培訓,組織主題教育集中研討學習,通過辦好培訓,全面提升發展能力。

二是突出示範引領。堅持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一線踐行、一線體現、一線檢驗。通過黨員深入一線、以點帶面、示範引領、全面推動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在全市「頭號工程」廣澳深水港建設中,黨員示範帶動簽訂搬遷協議,整村搬遷協議簽訂工作基本完成,新村建設完成總工程量75%,6月底啟動避風塘漁船搬遷入戶動員簽約,目前已簽約停產(轉產)550艘,簽約率99.5%。在汕湛高速建設中,黨員幹部夙夜在公、進村入戶,不到3個月全面完成交地、房屋拆遷、約8000座墳墓遷移任務,目前汕湛高速(濠江段)完成總工程量超9成。

三是突出服務引領。把紀律作風列入「先鋒指數」的關鍵,注重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我們在產業園區成立黨委、前置行政服務中心、設立黨員先鋒崗,配套全市首個區縣「不打烊」「無休假」24小時自助服務區,踐行「最多只跑一次,力爭一次不跑」理念,審批效率總體提速55%,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2個工作日內辦結,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組建區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大提升、暖企扶商大行動」,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以黨風帶政風、提效率、優服務。近年來,我們的園區共引進高端產業項目118個,總投資超525億元,其中投產58個、在建22個、未建21個、建成未投產9個,全年「廣東省五星級服務園區」掛牌南山灣產業園區。比亞迪濠江項目從簽約到啟動建設僅77天,上海電氣項目從洽談到動工建設僅83天,全面彰顯了「特區效率」「濠江速度」。

第二,以「先鋒引領」提高鄉村「振興指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濠江60個社區中有54個是涉農社區,我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走向現代化。

一是注重「黨建+組織」。把 「先鋒指數」管理作為基層黨建的著力點,注重培養選拔有幹勁、會幹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著力打造一支「幹事創業有擔當」的基層幹部隊伍。全面實施「頭雁工程」,在青年幹部讀書班中擇優選派社區第一書記,實現全覆蓋;全面建立「師徒機制」,由掛鉤社區的區領導「傳幫帶」第一書記,增強實效性;全面強化責任意識,引導社區工作者履行職責,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實辦好;全面健全保障機制,每年統籌1000多萬元作為「大黨建」經費,建立社區「兩委」幹部和工作人員崗位補貼正常增長機制,激發積極性。目前社區「兩委」幹部人均崗位5600元/月(財政配套3600元),書記、主任崗位補貼人均6700元/月(財政配套4300元),在粵東屬於較高水平。

二是注重「黨建+產業」。以黨建引領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區委堅持「一村一規劃」,打造濠江特色品牌、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均衡發展,激活社區發展活力。利用珠浦社區建築業發展基礎,壯大「達濠建築」板塊,去年被授予粵東第一個、全省第二個「中國建築之鄉」,全區建築總產值195.7億元。謀劃建設集建築總部大廈、名牌建材市場、建築博物館等為一體的中國建築之鄉·建築產業園,同時積極引進部分大中型施工、設計、諮詢企業在濠江設立區域總部,形成建築業產業鏈。

三是注重「黨建+文化」。把弘揚正氣作為「先鋒指數」的加分項,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文化引領力,啟動6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倡導60個社區制定完善鄉規民約,以黨建引領人的城市化,凸顯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注重把黨建文化融入鄉村振興,去年來區財政共投入超10億元,全面鋪開「鄉村振興·七彩濠江」人居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努力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其中打造黨建示範社區7個、黨建主題廣場7個;注重發揮黨員「先鋒引領」的幹事創業熱情,感染眾多鄉賢回報家鄉,兩年來共捐資超6億元反哺支持鄉村振興,項目覆蓋家鄉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服務領域。

第三,以「先鋒引領」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黨的一切工作就是要為老百姓排憂解難謀幸福。濠江區把群眾的「幸福指數」作為黨員合不合格的重要指標,引導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爭做表率、走在前列。

一是堅持大抓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區委對防控違法犯罪、化解矛盾糾紛、創新管理服務的領導作用,投入3000多萬元,全域建設「雪亮工程」,整合2700多路公共視頻監控,建立區社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統籌劃分社區社會治理網格183個、專屬網格253個,組建665人的網格員隊伍,實現「一格多員、一網管理」,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嶄新格局,打造粵東乃至全省最安全和諧穩定的區域之一。

二是堅持深入一線引領作風轉變。把服務群眾作為黨員「先鋒指數」的「標配」,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由區領導示範帶動全區各單位班子成員,每個季度安排3天2夜,跳出機關、走進農家、融入群眾,促使作風在一線轉變,黨性在一線錘鍊,營造同商、同建、同甘苦(「新三同」)的良好氛圍。階段來,為基層黨建、社區發展、項目落實、民生民安把脈出招,共走訪居民4700戶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980餘件,統籌720多萬元經費服務群眾。

三是堅持為民情懷引領民生保障。圍繞「為民服務解難題」目標要求,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家政服務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一件一件辦好。全面實施「1+8」教育綜合改革,今年高考上線率99.97%,引進華南師範大學濠江附屬實驗學校等先進資源,打造區域教育高地;全面啟動「5+2」醫療衛生綜合改革,建立「1+7+N」 醫療服務體系,將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推進「文化濠江」建設,改造雙泉公園,建成區文化館新館、區體育館、區檔案館等,完成7個街道綜合文化站提質升級和60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來源:區黨政辦、區委組織部丨「南方+」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5SCCW8BMH2_cNUgpC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