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這首詩,寫景如畫,美得令人心醉

2019-10-10   慶余

縱觀我國古典詩歌史,山水詩可以說是最為普遍的題材之一。謝靈運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一詩中曾說「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可見山水怡情養性的功能。另外,詩人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湖光山色,也是為了寄託自己的理想和志趣。山水承載著古人與今人的情思,古人寫山水以寄情,今人賞山水詩以品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南湖》,便是唐代著名詩人溫庭筠的一首山水詩。它寫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春,是溫庭筠游越中泛舟南湖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主要描繪的便是溫庭筠所見到的南湖景色,它宛如一幅明媚秀麗的湖上春景圖,美得令人心醉。而在風格上,這首詩清麗流美,它不同於溫庭筠常見的辭藻華麗、穠艷精緻的閨情詩。

《南湖》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首聯「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它的意思是說,南湖上有微風吹入船中習習生涼,隨風飄動的菱荇葉子則遍滿了池塘。南湖,指鏡湖,也就是今天浙江紹興的鑑湖。從這兩句詩來看,溫庭筠先是以自己的觸覺感受「入檻涼」突出他泛舟南湖時的天氣,同時也流露出了他的淒涼羈旅之愁。而「菱荇」包括下文中的「野船」、「春草」、「水鳥」都是視覺感受。

頷聯「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雖然是尋常的景色,但是在溫庭筠的筆下卻是於平淡之中見新奇。它的意思是說,小船輕倚著長滿青草的湖岸,水鳥伴著夕陽的餘暉從水面飛掠而過。這裡的「偎」字運用了擬人手法,無疑使這幅景象變得更為溫馨、靜謐起來。至於「帶」字,更是將水鳥的動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也使得整幅湖上春景圖變得靈動了起來。

頸聯「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則是溫庭筠以聽覺感受,突出了南湖的煙波浩渺。即風吹蘆葉的颯颯聲好像是天在下雨,浪花無邊無際很像湘江風光。這裡的「疑」「似」二字有傳神之妙,它是以虛托實,進一步描繪了南湖的景色之美。

詩到這裡均是在寫舟中所見南湖景色,而一切景語皆情語,尾聯「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溫庭筠則由「浪花無際」的南湖想到了「楚鄉」的太湖,從而抒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看著篷船飄蕩在南湖上,我這東歸客不禁想起了太湖邊的故鄉。由此可見,溫庭筠前面三聯句句寫景的同時,也是句句動情。

綜觀溫庭筠的這首詩,無疑寫景如畫,於平淡之中見新奇。他所描繪的南湖景色,也宛如一幅秀麗的湖上春景圖,細細讀來美得令人心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