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軍人」胡兆富:深藏功名不忘初心 一顆高尚的「螺絲釘」

2019-07-30   中國藍新聞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7月30日訊(中國藍融媒體中心 新藍網記者 喻惠婷 黃捷 藍媒號·常山台)二十多天前,浙江常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對核對退役軍人信息時,一個叫胡兆富的名字映入眼帘。很多人都沒想到,以前在縣人民醫院工作的老醫生胡兆富竟然當過兵,而且還是一位立過赫赫戰功的老英雄。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得知胡兆富的事跡後,作出重要批示:看了胡兆富老黨員的事跡,很受感動,深藏功名六十年,不忘初心,堅守本色,不論在部隊還是在地方,不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在不同崗位,淡泊名利,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體現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值得我們學習。當前,我省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我們應該向胡兆富這位老黨員、老英雄學習、看齊,不忘初心,履職盡責。

來看看胡兆富的經歷吧:

先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參加過大大小小46次戰役,

26次立功受獎,

曾榮獲「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稱號,

特等功2次,

一等功7次,

二等功8次,

三等功5次,

……

你以為這是小說里英雄人物的描寫嗎?不,這的的確確是今年93歲的胡兆富獲得的榮譽。而在此之前,老人的子女也僅僅只是知道,父親當過兵,他們誰都沒想到,戰功赫赫的父親,竟然深藏功與名。

捨生忘死 不放棄任何一個傷員

中國藍新聞客戶端記者見到胡老的時候,他剛剛參加完浙江省紀念建軍92周年暨雙擁模範城(縣)命名表彰大會,乾淨整潔的白襯衫上還別著鮮紅的黨徽。走路雖緩慢卻無需別人攙扶,說話不徐不疾且洪亮如鍾。在他帶著山東口音的說話聲中,我們聆聽了那段紅色歲月……

1941年,中國大地硝煙四起。因為父母去世,不得不替地主做長工的胡兆富只有15歲。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村子裡的暴行後,他跋山涉水了四天四夜,終於找到了泰寧抗日游擊隊。1944年,游擊隊被編為八路軍魯南地區警備旅,胡兆富因為個子小,頭腦靈活,部隊首長讓他兼任衛生員。

槍炮無眼,但胡兆富從來沒有擔憂過自己的生死,而是拼盡全力搶救傷員。

1947年濟寧戰鬥中,胡兆富耳朵被震聾,但他依舊在槍林彈雨中,用十多個個小時完成了90多位傷員包紮。

1948年洛陽戰鬥中,排長和班長先後犧牲,胡兆富是最後一名醫護人員,他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指揮一個班堅持戰鬥。「用比敵人更猛的火力壓制!」最後,戰士們解決了敵人的兩個大地堡,並繳獲了許多武器。這場戰鬥結束後,胡兆富被授予特等功。

胡兆富(左)與戰友合影

1948年開封戰鬥中,地基轟炸,胡兆富頭部負傷,卻依舊不忘被壓在倒塌樓底下的戰友。爆炸揚起的塵土還在飛揚,他就帶領著擔架隊,從廢墟中扒出了11位傷員。

「大大小小的戰鬥,說不清打了多少。」戰爭,在這位老兵的身上留下了無數印記。至今,胡兆富的頭部還有一處明顯凹陷的痕跡。每次一上戰場,他把自己的死看得很輕,但把戰友的命看得比啥都重,覺不允許丟下任何一名傷員。

哪裡需要 就去哪裡做一顆螺絲釘

1963年,當時已經轉業的胡兆富主動申請來到常山縣人民醫院工作。

當時,常山是當時浙江血吸蟲病的重災區之一,他來此地,就是為了支援當地的血吸蟲病防疫和治療工作。

「我們是共產黨員,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胡兆富帶著妻子帶來常山。從此,就在這一工作崗位上工作了23年,直到1985年離休。

縣裡起先想安排胡兆富到防疫站當站長,但他更喜歡和群眾待在一起,所以選擇做了一名臨床醫生。曾與胡兆富共事過的楊麗君現在還能回憶起,胡兆富總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當時交通條件不方便,他就會花上一天的時間,徒步到距離縣城以東40多公里的毛良塢給病人看病。碰到沒錢治病的,他就會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給病人。」

在女兒胡玲看來,父親是個先病人後家人的「工作狂」。有一次自己突發肚痛,母親連夜把自己送去父親所在的醫院。但是,正在照顧病人的父親卻沒有過來看望,只讓自己在觀察室里休息。「他經常說,自己是個黨員,不能把病人丟下。」受父親影響,女兒胡玲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也成了一名醫務工作者。

1985年,退休的胡兆富又被縣人民醫院返聘,一年的返聘工資,他只領取1元。

「我不想賺錢,就想繼續服務人民。」一年後,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進入醫院,為了給他們更多的鍛鍊機會,胡兆富又主動請辭。

這下,胡兆富是徹底「卸任」了,但他還是閒不下來。身子還硬朗的時候,他就在社區免費義診,給附近的居民免費量血壓、測血糖。

「我是共產黨員,就是一顆螺絲釘,為人民服務,都是應該的。」胡兆富說。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新藍網-中國藍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