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80元到1.3萬元,七星關這個貧困戶做了什麼?

2019-07-19     畢節晚報

從100棵桃樹到近30畝桃樹林,

從480元到1.3萬元收入,

貧困戶趙朝倫是怎樣做到的?

7月,天氣正好,微風漸涼。

記者來到亮岩鎮和光村舊屋基組,一道斜坡上,望不盡的桃樹林一直延伸到山底。走進林中,儘管大部分桃子還略顯「青澀」,但個頭卻是槓槓的。

這片桃林的主人——趙朝倫正揮著鐮刀將瘋長的雜草連根割斷。

趙朝倫,和光村的一個貧困戶。家庭條件雖貧困,但他的思想卻不甘「貧困」。

為早日撕掉貧困的標籤,2013年,趙朝倫摒棄「等靠要」的惰性思維,外出在一石材加工廠打工。

僅僅過去一年,打工已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趙朝倫立志,要創業

2014年,趙朝倫回到家鄉,摩拳擦掌,準備干一番事業。

做什麼好呢?

他了解到,同村的一戶村民種桃樹掙了不少錢,於是種桃的想法在他腦子裡萌生了。

趙朝倫立即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村裡,得到村裡的大力支持。

沒有技術,他就從手機上學、從駐村幫扶幹部送來的書上學;沒有幫手,他就獨自一人扛著鋤頭、掄起鐮刀,種樹、除草、施肥、剪枝......

剛開始,趙朝倫找來了一批金秋紅蜜桃枝條,自己試著嫁接培育,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從自家地里實驗種植100棵起步,趙朝倫的嫁接培育技術愈發成熟,開始流轉周圍土地,200棵、300棵......

2016年,桃樹迎來了掛果的第一年,然而,僅僅賺了480元。「第一年掛果少,這點收入也是正常的。好歹沒有虧本,不是嗎?」趙朝倫一邊自我安慰,一邊一如既往地打理桃林。

2017年,在特惠貸、中央專項扶貧資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幫扶措施下,趙朝倫告別了搖搖欲墜的老屋,搬到了桃林旁,此時規模已近30畝。

去年,趙朝倫的金秋紅蜜桃開始進入盛產期,憑藉個大飽滿、香甜美味、物美價廉的優勢,深受消費者喜愛,很快被搶購一空。

賣完下來一算,有1.3萬元的收入。

付出終得回報,他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

在幫扶幹部的建議下,今年,趙朝倫在林間套種了陽荷、魔芋等作物。「還有半個月,我的桃子就熟了,到時會有很多人來買!」豐收在即,趙朝倫的臉上儘是喜悅。

今年,趙朝倫達到了脫貧標準,被村裡納入擬脫貧對象,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撕掉了「貧困」標籤。

總監製 | 葉榮

監製 | 黎秀禹 終審 | 向昆鵬

主編 | 穆立坤 編輯 | 張誠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 黃子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gREGwBmyVoG_1Z-V4C.html

















七星關!紅色

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