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做大人工智慧產業、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我市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

2019-12-03     西安封面

12月3日下午,西安市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新聞發布會舉行,市工信局介紹了《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的總體思路、目標定位、重點領域、實施路徑和支持政策,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和高新區、經開區等主要負責人針對《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和規劃。

西安比亞迪車輛生產線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竇翊明 攝

市發改委: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推進「兩業」融合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可以有力促進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製造業、汽車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重點工業領域加快發展。

近年來,我市在金融、物流、科技、檢驗檢測認證、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取得了較快發展。在現代金融方面,2018年全市共擁有金融機構169家,金融業增加值847.91億元,位居副省級城市第6,增速5.3%,占GDP比重10.48%。在現代物流方面,2018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生產總值357.49億元,增速達到6.3%;截至2018年,全市擁有A級以上物流企業53家,其中5A級6家,4A級18家。在研發設計方面,2018年,全市R&D(研發投入)達410億元,占GDP比重4.91%,專利申請總量7.12萬件。

在檢驗檢測認證方面,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37家認證機構,認證證書達18000多張,獲得資質認定(CMA)檢驗檢測機構553家,占全省34.7%。在軟體與信息服務方面,2018年,我市軟體和信息產業企業2000餘家,軟體與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2071.9億元,同比增長18.06%,產業規模位於15個副省級城市第8位。在會議會展方面,2018年,全市舉辦規模以上展會230場,創造社會綜合經濟效益290億元,榮獲「中國十大會展名城」。

下一步,市發改委將繼續堅持政策引導,培育市場主體,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


市科技局:

做大人工智慧產業

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最高獎勵1000萬元

西安市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目前有人工智慧企業150餘家,涵蓋了人工智慧各主要產業領域;有31所高校從事人工智慧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集聚了9位院士,23名長江學者,每年培養相關專業研究生5200餘名,本科生9500餘名。根據《實施意見》,市科技局將以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開發為切入點,搭建新型技術創新平台,構建我市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融合體系,建設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營造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生態,促進西安市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

在《實施意見》支持政策方面,市科技局將鼓勵製造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科研成果本地轉化。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市科技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按照2%、最高不超過300萬元進行補助獎勵。為鼓勵製造業企業構建更加完整的企業內部創新體系,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市科技局將對製造業企業的研發費用按照年度投入的5%、最高1000萬元給予企業補貼獎勵。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鼓勵製造業企業和高校院所之間加強協同合作,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新體系建設,對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產業化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促進科技成果的就地轉移轉化,使西安的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推動先進位造業的發展動力。


高新區:

激發硬科技引領作用

加快壯大先進位造業企業群

根據《實施意見》高新區突出「硬科技」,加快硬科技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力爭將高新區建成先進位造業強市示範區、「一帶一路」先進位造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和新高地。

目前,高新區在先進位造業領域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四個產業集群。高新區通過實施「建鏈、補鏈、強鏈」行動,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金、介、才、媒」九位一體的創新體系,著力激發硬科技引領作用;實施製造業企業倍增計劃,堅持外部引進和自主培育「兩手抓」,加快壯大先進位造業企業群;實施「新製造」品牌計劃,聚焦支柱產業和人工智慧、5G應用、增材製造、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高新特色、體現西安優勢的新製造品牌;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製造業和服務業「兩業融合」、數字經濟和先進位造「兩輪驅動」,全面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

據介紹,到2022年,高新區預計實現先進位造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實現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藥產業等先進位造業四大集群總產值達到5500億元人民幣。


經開區:

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提升先進位造業創新能力

作為全市發展先進位造業的主戰場,經開區將圍繞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促進先進位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先進位造業創新能力、推動先進位造業企業做大做強方面持續發力,為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貢獻經開智慧和力量。

圍繞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與新能源等先進位造業,經開區實施「補鏈、強鏈」和「精準招商」行動,支持吉利新能源汽車、隆基樂葉、華羿微電子、博世力士樂、中航宏遠等重大項目建設,構建以產業鏈和供應鏈為支撐的上下游配套完整的產業集群。到2022年,規模以上先進位造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先進位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65%,形成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個500億級產業集群。

通過實施「智慧融合」行動,經開區支持企業與人工智慧、5G、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智能車間、智慧工廠,製造智能產品。到2022年,新增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10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10戶,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試點示範項目10個;在提升先進位造業創新能力方面,經開區圍繞先進位造業,加快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到2022年,新增各類融合創新型研發機構30家,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項目200個,聚集創新團隊50個,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10個,聚集科技創新人才3000人。

此外,經開區將實施「領頭羊」行動,支持存量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到2022年,工業產值超百億元企業達到3戶、超50億元企業達到5戶,新增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100戶。

來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黃曉巍

編輯:芥末花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z7Xy24BMH2_cNUg3a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