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得比鳥早,睡得比鳥晚」 守護每一次航班平安起降
9月25日,7架飛機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起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僅四年時間,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體航站樓拔地而起,這項偉大工程刷新世界工程施工紀錄,成為了全國人民的驕傲。
機場正式投運的背後,是數十萬名新時代建設者的默默奉獻。在這些建設者中,有一群鮮為人知的特殊工作人員,他們起得比鳥早,睡得比鳥晚,在機場中並不耀眼,卻是每一次航班平安起降的「守護者」。
四年後重返故土的回遷村民
大興機場的「神秘職業」-- 驅鳥人
辛曉芳,今年二十六歲,動物醫學專業畢業,在大興機場從事驅鳥工作。能親眼見證大興機場的順利竣工和通航,對她來說意義非比尋常。
四年前,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的2萬餘名村民闊別故土,辛曉芳作為2萬餘名村民中的一員,讓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周轉房度過三年後,去年11月,辛曉芳搬進了回遷安置房,開啟全新的生活。與此同時,她還通過了大興機場的招聘,正式入駐大興機場成為一名「驅鳥人」。
四年間,她親歷了故鄉的發展變化,也開啟了人生的新征程。如今重返故土,投身到大興機場的建設中來,對辛曉芳來說,是久別重逢,也是新的開始。
小鳥如「炮彈」 驅鳥人鬥智斗勇
來大興機場工作之前,辛曉芳當過鴿病防治員,也做過動物藥物試驗工作。「沒來之前我以為驅鳥工作挺好玩的,來到這裡之後發現驅鳥跟我想像中不一樣。」辛曉芳說。「驅鳥工作就是盡最大可能避免鳥兒誤入機場與飛機相撞。」
鳥撞飛機是威脅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科學測算,一隻重量為500克的飛鳥與一架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70公里的飛機相撞,將產生高達3噸的衝擊力,超出飛機設計標準的2-3倍,就如一顆「炮彈」打在飛機上。辛曉芳和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各種鳥「鬥智斗勇」,避免鳥類威脅飛機飛行安全。
大興機場的「神秘職業」-- 驅鳥人
開著驅鳥車圍繞機坪和跑道來回巡視驅鳥是驅鳥人的主要工作,一旦發現鳥情就要立刻下車用雷射驅鳥器驅趕。「飛行區內設置了全向聲波驅鳥器、定向聲波驅鳥器、風輪、攔鳥網等設備,從聽覺和視覺上驅趕鳥類離開飛行區。」辛曉芳介紹,「不管是聽覺還是視覺驅鳥,都不會傷害鳥類。」
除了驅逐鳥類,還要記錄鳥類種類、飛行、遷徙等相關信息,檢查維護沿路的驅鳥設備,有時還要解救不幸「落網」的鳥兒。「現在驅鳥以生態環境治理為主,驅趕為輔。」辛曉芳說,「機坪附近種植的都是不結草籽的草,從食物源上就降低了鳥類在機場飛行區內活動的幾率。」
頂著烈日巡視 兼顧除草除冰
「驅鳥人」的戶外作業,一干就是一整天。辛曉芳說,「最難熬的是夏天,烈日暴曬後的驅鳥車就像個大蒸箱,人在裡面汗如雨下。」哪怕地面溫度已經達到近60攝氏度的高溫,也要頂著烈日繼續巡視跑道。
大興機場的「神秘職業」-- 驅鳥人
除了「驅鳥」外,辛曉芳和同事每天還要檢查植被生長情況,草長得過高會遮擋跑道的指示光和標記牌,因此,「驅鳥人」還要負責一部分人工割草工作。滑跑區內的割草工作只能在晚上航班停航後才能進行,凌晨2點到5點,其他人正在熟睡,驅鳥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
只要航班在運行 一刻都不能放鬆
驅鳥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早上五點,在第一架飛機起飛之前,就要開始驅鳥。大興機場正式投運之前,辛曉芳和同事也從未有過半分懈怠。
大興機場內目前共有30名驅鳥員,由於飛行區面積較大,開著驅鳥車巡視一條跑道需要半個小時,一天下來,驅鳥員們來回巡查的里程近160公里。10公里長的跑道,哪個拐角有聲波驅鳥器,風輪有多少個、哪個位置的草需要修理,辛曉芳都瞭然於心。
「每天在同一條線路做著同樣的事,有時候也會覺得枯燥。不過看到飛機安全起降,就覺得什麼都值了。」提起驅鳥這個職業,辛曉芳說,「一架中型飛機大概能承載300名乘客左右,也就是說我每次保障飛機安全起降一次就能保證著300多名乘客的安全,就覺得使命感特彆強。」
日復一日的驅鳥,終於迎來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順利通航,辛曉芳顯得十分激動,「我是幸運的,能親身參與到家鄉和祖國建設中,是我一生的驕傲和榮耀。」
根據《方案》,到2021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日均航班量將達到1050架次,基本實現45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的目標,驅鳥則是保護成千上萬旅客生命安全不可缺失且任務艱巨的重要工作。
每趟航班能正常起飛,安全抵達,是機場人共同的心聲。「我們從事的工作看似簡單,但要把簡單的事情反反覆復地完成好也不容易」辛曉芳說,「考驗才剛剛開始。」
凌晨堅守崗位的人,深夜巡邏在圍界邊上的人,常年在「冬冷夏熱」飛行區出沒的人,辛曉芳只是眾多機場人的其中一個。年輕的他們沒有光芒耀眼的豐功偉業,也沒有可歌可泣的感人壯舉,有的只是在平凡崗位上匯溪成海、數年如一日的堅守,一片丹心,將青春獻給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