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率先發起工業革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資本主義開始進入機器大工業時代,工業能力飛速進步,人類社會也迅速發生改變,只要能在工業革命中抓住機會的國家,都會迅速崛起,也正是在這一期間,西方各國國力大大增強,成為世界的主導者。
英國率先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之後美國在二十世紀也逐漸趕超英國,在二戰前,就成為工業能力最強悍的國家,二戰中,美國更是展現出超強的工業水平,靠一己之力為幾乎所有同盟國提供戰爭物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將原本隔岸觀火的美國徹底推入同盟國陣營,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恐怖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啟。
飛機是人類研發的最精密的工業造物之一,在二戰中,飛機更是得到全方位的應用,戰鬥機、運輸機、轟炸機等軍用飛機在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非常注重戰機的生產和研發,二戰中,美國所有飛機工廠火力全開,生產各種軍用飛機,很多民用工廠也經過簡單改造,用於生產軍用飛機,以至於當時美國飛機產量極高,根據數據,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32萬架飛機,擁有無與倫比的數量優勢。
隨著科技發展,雖然各國工業水平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現代戰機的製造難度也越來越高,以至於各國飛機產量都有所下降,越先進的戰機製造起來越困難,到了現代主流的四代機,其中產量最高的F-16,也只生產了不到4600架,更先進的五代機數量更少,F-22僅生產187架,而F-35截止到2018年6月11日,也只生產了300架。
根據數據,我國殲-20的生產數量也不是很多,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殲-20還不是「完整形態」,配備的發動機還是渦扇-10B,並不是為其專門研發的渦扇-15,另一方面是由於五代機生產困難,使用普通生產線,一年到頭也只能生產很少的數量。
各國為了提升五代機的生產速度,都採用了最先進的脈動生產線,我國殲-20也不例外,有資料顯示,我國一共建設4條脈動生產線,軍事專家曾經直言,我國目前工業能力不次於美國,脈動生產線技術和美國F-35的生產線技術不相上下,兩者戰機生產速度應該差不多,專家推測,如果4條脈動生產線火力全開,一年可以生產超過100架殲-20,不少軍迷得知這個數據之後都驚喜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