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風
社會總是要看到輝煌的成績,才能承認你的天才。
卡姆就曾是在脫口秀天才邊緣來回試探的人。他是公認的「線下之王」,多年的演出鍛鍊總是讓他幾句話就可以「炸場」,但放到線上節目中,觀眾卻對他產生了兩極化評價。
直到第八期播出,他終於獲得了認可,現場180位觀眾有178位投了票,這也是本季《脫口秀大會》所有舞台表演中觀眾投票數最多的一次。
海源說卡姆是「脫口秀滅霸」,事實也證明了這點。但真正可怕的是,「滅霸」卡姆只有23歲。
嗯,他是個天才,是位很可畏的後生。
「中國脫口秀只有兩種風格,一種是我的風格,一種是其他人的普通的風格。」
這是卡姆對自己脫口秀風格的定義,也同樣得到了其他演員的認可。
ROCK說最討厭卡姆這種亂炸場子的,池子說自己還沒見過比卡姆更能炸場的人,海源覺得沒有人可以接在卡姆後面出場表演,「這是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傳奇脫口秀演員卡姆的力量。」
呼蘭則簡單直接將卡姆和其他演員的風格區分為「一個是站著講的,一個是到處亂跑來回演的。」他說自己無法做到這種程度,即使放開了去演,也演不了那麼好。
和演員們對卡姆一邊倒的認可與誇讚不同,觀眾對他的評價比較兩極。一方認為他是純正的喜劇脫口秀應有的表演風格,好笑度極高,另一方則不理解這種風格,覺得他在台上跑來跑去的樣子像是「耍猴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卡姆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他的風格,好評漸漸占了上風。在剛剛播出的第八期節目中,他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爆梗王。
那是他每一次上台前都會立下的flag,第六期是他離爆梗王最近的一次,差一點就拿了。但直到第八期,他最後一個出場,一句話就將觀眾的情緒拉至最高點,把第六期差的那一點成功補回,然後拿到了整季節目以來的最高票數。他終於像自己表演的段子一樣,坐上了爆梗王的專屬座位。
這是卡姆真正的實力,他已經將體驗派表演與脫口秀恰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體驗派脫口秀」風格。
而他只有23歲,是許多人社會生活剛剛開始的階段。
1
「因為我會表演」
卡姆最大的優勢也是最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表演」。他很會用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拉動觀眾情緒,讓觀眾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幾乎從頭笑到尾,這便是他「炸場」的最直接因素。
和其他很多理科生轉型做脫口秀演員不同,卡姆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正規軍」,有非常紮實的表演基礎。
當然,前提是他也很有表演天賦。
不同於小學時的平平無奇,初中以後,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卡姆突然開始變得特別喜歡在所有人面前展現自己,「就控制不住的刷存在感。」
初一生活的第一天,卡姆就站在講台上說了一些笑話逗同學們笑,老師發現了他的特長以後開始將班會交給他組織。本來他們的班會是學生輪流負責的,第一次是他,第二次是別人,結果第三次又是他,之後次次都是他,「我都不是文藝委員就交給我弄,因為我總能攢起人來。」
他組織的班會演出以相聲、小品等幽默內容為主,和其他幾乎所有類似的學生表演一樣,他們最初的節目也都是借鑑或照搬的春晚等各大舞台上的成熟作品,當他發現小品更受歡迎後,每次班會上都演小品,《愛笑會議室》里的作品被他們演了個遍。
再後來,他開始了主動創作,在表演中講班級和學校的一些事。在新疆那個人人都能歌善舞的土地上,卡姆的學校會定期舉辦「藝術節」,他和同學們將這些小品搬到藝術節上,給幾百位同學、老師表演,反響同樣非常好。
卡姆特別享受這種感覺,「因為感覺在那之前我就沒有成功過,從小感覺自己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唯獨搞笑我是超級有天賦。」
也因此,卡姆發現了舞台的魅力。課堂上如果接老師的話還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冒犯了老師,但班會上表演的時候就不會有這種擔心。「只要上了舞台就有一種魔力,你這段表演的攻擊性就是無,你可以隨意展示你自己想表達的東西。」
他覺得很過癮,舞台的存在讓他特別有傾訴欲,就這樣,他一直演下去了,沒再停下來。
2
「脫口秀最棒的是沒有什麼約束」
卡姆對脫口秀的信念感從高中開始形成。
組織同學們表演小品縱然可以獲得掌聲與歡笑,但他討厭做排練這種重複性的工作,他喜歡freestyle。
某一天,卡姆在網上看到了一場國外的脫口秀演出,「看完就感覺太喜歡了,我想還能這樣,合著我就不用排練了,我自己一個人來就行了,那多好,還能自己隨意創作。」
演話劇、小品時,卡姆有時會在舞台上突然想到一個特別好的梗,然後臨時發揮出來,觀眾也很買帳。但這會打亂一同演出的其他同學的節奏,「跟我一塊排練的人說,你怎麼不按排練來,那我這個就接不住了。」
脫口秀則不然,約束很少,觀點表達自由度高,「你就一個人在台上站著,你突然把自己的排練推翻了都沒有人會怪你,因為那是你自己的排練。」
卡姆嚮往自由,脫口秀讓他感覺到了舒適、自在,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他經常在自習課上流動演出,「在這個班演一下他們班比較出名的那個男生的走路方式,到了那個班再去演下他們班歷史老師說話時的那種嘴唇的發聲方式,還有那種給好幾個班上課的文科的數學老師,他在黑板上寫完字,突然轉頭的轉頭方式,就演一演這種。」
他天賦極高,大概只看了三四場國外脫口秀演員的演出視頻,反覆看了無數遍,知道脫口秀為何物之後,就再也沒有看過了,對很多脫口秀新人有啟蒙意義的《今晚80後脫口秀》他也沒看過。
「我不希望別人告訴我這個藝術應該是什麼樣的,你演出來應該是什麼樣的。」他更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性格,在舞台上延展這種藝術。「從一開始我就是屬於那種非常自由的脫口秀,沒有什麼約束,然後我就一直在那演,完全憑感覺,看同學們喜歡哪種,我就演哪種。」
那時他每周能演出好幾場,不用怎麼排練,只要想好自己要演什麼就夠了,站上講台就開始freestyle。老師們管的也松,在他演出過程中經常有老師坐在最後一排,和同學們一起哈哈大笑。
因為有大量的即興內容,卡姆在台上演出的走向特別能跟著觀眾的感覺走,自己把握好狀態,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觀眾進入他的「頻道」。一場場的演出磨下來,卡姆便形成了如今的風格。
當登上節目舞台時,他自然也不需要成文的稿件,「我把梗概寫在提詞器上面,相當於那種風箏的線一樣,我能隨便飛,飛多遠都行,然後我感覺要收尾的時候,可以收回來,再接著講下一段。」
卡姆喜歡說唱和搖滾,他用「音樂中的搖滾樂」,形容脫口秀在喜劇這個大類型中的地位與價值。搖滾樂中經常有吉他solo,輸贏全在一個人身上,特別「硬」,而脫口秀,「就是喜劇裡面最厲害的。」
3
我上台就是為了讓觀眾笑
卡姆本來是想做一名喜劇演員的。
初二的時候,他聽說了北京電影學院這個學校,有了要報考的想法,有人告訴他,考這個學校分還不高,200多分就行,「我說我更得考北京電影學院了。」
高考那年他考了494分,高分進入北電。結果考上之後發現,北電的學習跟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喜劇方面的教育,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東西。」北電的影視表演強調演員對觀眾情緒的渲染,「我痛苦就帶著你一塊痛苦,我悲傷就要給你感染上悲傷的情緒,它是為了這個目的。」
但卡姆的想法與之大相逕庭,「我上台是不管我是什麼情緒,反正我想讓你笑。」這是從他初二就形成的慣性思維。
大一的時候演小品還好,是卡姆熟悉的領域,「因為小品你可以搞笑一點,同學們也都喜歡。」到大二開始排話劇了,卡姆也越來越「非主流」。話劇的藝術價值決定了它較低的搞笑屬性,它只會讓人有情感的進步,不會在喜劇能力上有所精進。
「因為搞笑這事是有時效性的,你得馬上能抓住觀眾的脈搏,然後隨機的有一些調節才行,話劇是你演60場,60場都得一模一樣。」
他覺得這樣的大學生活實在是太無聊了,於是開始經常在線下做脫口秀演出,跑跑綜藝錄製,看能不能找到真正懂脫口秀的人。他參加的最知名的節目應該是《奇葩說》,但在那個舞台上他遇到了和大學教育類似的尷尬。「大家都在聽我的觀點,但我講的是笑點。」
好在通過脫口秀的線下演出,他結識了李誕、池子等人,當時正值笑果文化創立前後,他發現笑果是真正懂脫口秀的,於是順利簽約開始了線上演出生涯。
將表演搬到線上後,很多觀眾卻不能接受這種風格了,線下的脫口秀天才卡姆,在線上很多時候平平無奇。
大家完全搞不懂他的思維、表演,「很多人會問卡姆你怎麼創作,我說我講了你也不懂,沒法懂,可能我的表演系同學們會懂,因為我會經常用到一些表演上面的技巧,會塑造角色。」
不過社會總是要看到輝煌的成績,才能承認你的天才。卡姆很想證明自己,讓觀眾接受這種風格。
兩年來,他一直在鍛鍊在舞台上和觀眾溝通的能力,從生活中,而不是開放麥。「你只要跟我站在這聊天,我就已經在鍛鍊了。」
在《脫口秀大會2》的初期,他仍然沒能完全把握好觀眾的心態,評委會建議他放慢或加快節奏,這讓他有些無所適從。到第八期,他決定回歸本我,做回那個自由、獨特的卡姆。
這一次,他終於成功了。「接下來的半決賽決賽我也完全回歸自我,誰的建議也不聽,你別跟我說什麼觀點,咱就是純走情緒,就按這個路子走。」
接下來,他打算多創作一些內容,降低互動部分在表演中的比重,「打算創作一個按照主題能夠出一個專場的內容,每一個大段子講完後,中間來一段即興,我還能拉回來再接著講。」
他希望觀眾能在演出中完全進入他的世界,看完以後覺得,「卡姆的想法原來是這麼美好的,在他剛硬的外表之下,居然包容著這樣一個溫柔的內心。」
卡姆還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他想推廣自己的脫口秀風格。「我希望讓所有中國人明白脫口秀不只是直直的站在那兒,穿個西裝馬甲在那講,國外脫口秀里那些演員走來走去,非常誇張,一個表演能持續一分多鐘,這是中國觀眾沒有接受過的東西,我希望能夠讓他們接受,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