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缺德當幽默,你隨便開玩笑的樣子真丑

2019-10-15     五星級媽媽

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亂開玩笑,實際上是雪上加霜。

真正的幽默,應該建立在將心比心的基礎上,贈人陽光之暖。

也許無法感同身受,但至少不給對方造成二次傷害。

別把缺德當幽默,你隨便開玩笑的樣子真丑!

玩笑,不等於人身攻擊

有一句話說得好,「當玩笑建立在別人的傷口之上時,就不再是玩笑,而是一把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接受程度不同,但沒有人喜歡被當眾揭短或嘲笑。

有位粉絲說自己最近和人絕交了。

說起原因來,是所謂最好的朋友和她開了個「玩笑」。

上個月,她不幸得病,手術後雖然平安無事,卻因為服用激素藥物而發胖。

出院後,朋友看見她變形的身材,在旁邊笑得特別大聲,「哈哈哈你也是個大胖子了!」

她覺得心裡很不舒服,朋友卻說她愛計較。

晚上,她看到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我不就是開個玩笑嘛,還以為好朋友是不會把這種事放在心上的。」

這位粉絲難過地把她的朋友拉黑了。

常言道,「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生活中,常有人口無遮攔地笑人痛處,自以為是地揭人傷疤;

當被開玩笑的人表露不滿的時候,又以「玩笑」為藉口,輕描淡寫地遮掩過去。

這真的不叫幽默,叫人身攻擊。

有修養的人,不會妄自揭人短處,肆意戳人痛點。

因為懂得尊重,所以願意理解他人的處境;因為有同理心,所以不會嘲笑挖苦。

畢竟玩笑,雙方都笑了,才能好玩又好笑。

開玩笑,也要分場合

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

有的人開玩笑能活躍氣氛,有的人開玩笑便惹人厭惡。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前者清楚場合,後者口不擇言。

自以為是地開不合時宜的玩笑,實際上是不尊重的體現。

一天,一位年輕人去參加好朋友的父親的生日宴。

大家紛紛祝賀老人家高壽,喜歡開玩笑的年輕人靈機一動,給老壽星寫上一段祝福語。

老人家滿心歡喜地打開,卻看見一行觸目驚心的字:「爺死、父死、子死、孫死」,頓時勃然大怒。

年輕人樂呵呵地看向朋友,「這是最正常的順序,難道不是好事嗎?」

朋友非但沒笑,反而十分生氣地請他離開,自此兩人絕交。

有人說,「這不是玩笑話嗎?」

殊不知,語言既能做蜜糖,也能成為砒霜,兩者同樣晶瑩剔透,可本質卻大相逕庭。

在錯誤的時間開玩笑,不僅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還可能會傷了對方的心,也損了兩人的情。

畢竟,包容都是有限度的。若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觸及底線,多少都會覺得被冒犯。

無論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還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抑或是不分彼此的家人,言語有尺,進退有度,才能相處舒服。

有修養的人,從來不會開不合時宜的玩笑。

開玩笑見情商,更見修養

一直認為,詼諧不同於失禮,玩笑不等於嘲笑。

開玩笑見情商,更見修養。

有修養的人,從不把槍口對準別人。玩笑之下,藏的是一顆善良體貼的心。

畫家張大千就是一個擅長開玩笑的前輩。

抗日戰爭勝利後,畫家張大千準備從上海返回老家。學生設宴為他踐行,京劇藝術家梅蘭芳等社會名流也來參加。

宴會剛開始,大家緊張得不發一語,生怕說錯話,氣氛陷入尷尬。

這時,張大千起身向梅蘭芳敬酒道:「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敬您一杯。」

梅蘭芳不解其意,眾賓客也覺得莫名其妙。

張大千含笑解釋:「您是君子——唱戲動口,我是小人——畫畫動手啊。」

滿堂大笑不已,頓時變得其樂融融。

這一句自嘲的話,看似貶低自己,實際上卻透露出對他人的欣賞,以及不驕不躁的自信。

用玩笑來招待朋友,自然熱情周到;可如果觸及對方的底線,便成了攻擊他人的武器。

冷冰冰的幽默,毫無可取;酸溜溜的玩笑,尤為冒犯。

把握好分寸,才能在風趣與嚴肅之間達到相宜的平衡。

有修養的人,對尊重有著更加深刻的領悟,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有自己的分寸。

言為心聲,熟不逾矩。

幽默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和素養。

開玩笑是一種幽默形式,在社交場合,能化解尷尬,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但一切都以「適度」為前提。

涉及人身攻擊的玩笑,不過是披著友好外衣的挖苦。

願我們都能說出春風之語,不涉臘月之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pTn0G0BMH2_cNUgvD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