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脫貧攻堅故事「五必備」——以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為例

2020-04-30     雲南網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脫貧攻堅信息宣傳材料,包括動態信息、調研報告、典型事跡、經驗總結等等,是講好脫貧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的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時,夯實「五必備」的基本功底,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信息宣傳材料。所謂高質量,就是既要站得高也要貼得實,既要有宏觀把握也要有微觀舉措,既要符合寫作規範也要力求鮮活生動,確保信息宣傳材料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為基層工作提供示範、為社會輿論營造氛圍。

元陽縣在哈尼梯田大力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理論素養是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的靈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信息宣傳材料寫作也是如此。學懂、弄通、做實,是學習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斷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在信息宣傳材料寫作中把握正確方向、跟進時代步伐。俗話說,「千古文章意為高」,立意和結構決定著信息宣傳材料的成色和質量,決定著信息宣傳材料能否達到大道至簡、樸實無華的境界。信息宣傳材料的立意高低、結構設計,首先就取決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也許有人會說,信息宣傳材料不需要更多的理論。我們不要求在一篇短小精悍的信息宣傳材料去高談闊論,但是,必須要有理論素養的支撐。從更大的範圍看,信息宣傳材料,也屬於公文寫作的範疇,也是一種創造性寫作、創新性活動。我們必須通過理論學習,夯實理論功底,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從而善於透過現象找到問題的本質。可以說,理論素養決定著一篇公文材料包括信息宣傳材料立意的高低和結構的優劣,也包括素材的取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定點扶貧單位的掛包幹部職能職責究竟是什麼,一些掛包幹部也深感困惑。2019年,我在一篇以「掛包幹部的9項職能職責」為主題的輔導講座中,初步總結出宣傳政策、融洽感情、補齊短板、提升環境、激發動力等9個方面的具體工作。後來,我通過深入思考,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新形勢新任務,改寫為《把脫貧攻堅作為守初心擔使命的主戰場》的調研報告,並將這9項具體工作對應到正確處理的「三個關係」中,包括正確處理入戶走訪和傾情幫扶的關係,重在真抓實幹;正確處理掛聯單位和掛包幹部的關係,重在主動作為;正確處理量力而行和盡力而為的關係,重在落細落小。這樣,既讓掛包幹部知道幹什麼,還讓掛包幹部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由於文稿立意提升很大,而且緊扣當前實際,被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雜誌2019年第9期採用,並刊用為本期的第一篇稿件,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政策水平是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的支撐。政策水平是指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解的深度和貫徹執行的情況,與理論素養緊密相連。毛澤東同志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採取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黨和人民事業才能走上正確軌道,才能取得人民滿意的成效。」寫作信息宣傳材料,要求執筆人首先當好政策上的明白人。要聚焦重點任務,打破專業界限,動態跟進形勢,全面領會最新政策。要聚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學習中央重要會議精神,確保信息宣傳材料寫在關鍵處、謀在點子上。要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社會輿論反映強烈的問題,善於回答好群眾關注的政策性問題,努力做好政策的宣講和闡釋工作,確保信息宣傳材料的生命力和時效性。2017年脫貧攻堅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大規模的動態管理,而且政策性非常強。針對基層一線在動態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困惑,我及時撰寫《把實事求是作為精準識別的最高原則》一文,強調不拘泥於一些非原則性問題,善於把握問題的本質和關鍵,發表於2017年7月12日《雲南日報》,起到很好的政策引導作用。動態管理結束時,我又撰寫《扣好精準脫貧第一粒「紐扣」——紅河州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的做法和啟示》的調研報告,及時總結和推廣基層一線的經驗,發表於2017年9月12日《雲南日報》。在決戰脫貧攻堅進入中期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我通過深入學習,及時撰寫《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學習的體會》,發表於2018年10月25日《雲南日報》和《雲南·擺脫貧困》2018年第16期,為基層一線提供政策解讀,引導基層幹部進一步強化「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的理念。2019年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我通過深入學習,結合全國當時超過半數的貧困縣脫貧出列,穩定脫貧、防止返貧問題更加迫切的實際,及時撰寫《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調研報告,發表於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2019年第4期和2019年4月22日《雲南日報》。

實踐經驗是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的關鍵。解決實際問題是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是抓落實的本質要求。強調信息宣傳材料寫作必須具有針對性,主要也就是針對問題而言。信息宣傳材料寫作就是要善於把一個個問題變成一個個課題,研究、探索和總結基層一線推動問題解決的思路和辦法,讓讀者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鑑。問題從哪來?基層幹部在實際工作中究竟遇到了哪些矛盾、問題和困難?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積累和創造了哪些好做法?這就需要在寫作前就要搞清楚。更便捷的途徑當然是自己從事的直接經驗,直接經驗感受更深刻,體會更強烈,其中的特點和規律也容易把握得更到位。當然,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每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經歷也有限,更多的是來自於間接經驗,也就是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把實事求是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經常、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把真實情況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觀規律認識得更透一些」。信息宣傳材料寫作,不能滿足於基層報送材料報表,不能滿足於聽取查閱彙報材料,更多的是要走出辦公室,到基層一線去,到群眾中去,去調查研究、去發現問題、去分析總結。因為,基層一線是工作的主戰場,也是寫作的素材庫。我撰寫的《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扶貧開發主旋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紅河實踐》調研報告,首先發表於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2017年第9期上,後來應約發表在《雲南通訊》2019年第4期。時間跨度近兩年,但是由於我注重在平常的大量調查研究中積累豐富的素材,及時列舉和更新來自全州13個縣市基層一線脫貧攻堅大量的事實材料,確保了調研報告的時代感和說服力。文學巨匠茅盾這樣說過:「我們在開始寫作的時候或以前,就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稿簿;無論在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這篇調研報告的寫作也告訴我們,處處留心皆學問。作為一名機關幹部,不要浪費每一次調研機會,隨時準備著、思考著、儲備著。這樣,圍繞一個主題,必然也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紅河縣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乾熱河谷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寫作技能是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的基礎。在掌握語法、邏輯、修辭等寫作常識的基礎上,作為公文寫作範疇的信息宣傳材料,要特別防止和糾治三種不良偏向。一忌空洞無物。為什麼有的材料會空洞無物?主要原因可能是沒有深入一線、深入實際特別是深入群眾當中去,有的既使身處一線,但對身邊典型的人和事熟視無睹、缺乏共鳴,找不到鮮活的素材、生動的事例,更不會提煉和加工,當然只能無話可寫,只能用網絡語言和公文材料拼湊,必然是無病呻吟,甚至是言不由衷。空發議論是空洞,數據的堆砌也是一種空洞。有的數字滿天飛,但不見一人一事,更缺乏分析和歸納,只能說明這些數據不是執筆人現場調研得來的,而是簡單的從總結彙報材料中摘錄而已。缺乏典型事例和支撐數據的信息宣傳材料,必然失去生動,缺乏特色。信息宣傳材料寫作,要講求收集素材多多益善、使用素材精益求精,善於用實事說話,用典型事例和數據說話,做到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力戒膚淺和空洞。二忌長篇大論。為什麼會長篇大論?主要原因可能是要麼缺乏深入思考,要麼缺乏科學選材,導致信息宣傳材料水分太多,乾貨太少,沒有通過刪繁就簡洗掉「蘿蔔」上的「泥」、擠出海綿里的「水」。文章不以字數多少論高低,該長則長,能短則短,力求達到「減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長」的效果,長而不空沁人心脾,短而不淺豁人耳目。要防止長篇大論,必然要求主題集中、重點突破,一篇文章只能回答和解決一個問題。否則,什麼都想說,什麼都會說不清。決戰脫貧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是一個難題。我撰寫的《從「村民格言」看主體作用》一文,就是從石屏縣阿希者村給人耳目一新的「村民格言」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的典型事例說起,而且也只說「村民格言」這件事,僅1500多字,發表在2018年7月17日《雲南日報》上,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三忌千篇一律。為什麼會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可能是「拿來主義」作怪,用工作總結代替信息宣傳,用新聞報道充當信息宣傳,一稿多用,千人一面。其實,同一件事,即使是同一主題,受眾不同、場合不同,也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撰寫,防止「炒現飯」,特別是要注意外部宣傳與內部簡報的差別。總之,就是要善於用結果說話,用實事說話,說自己的話。我撰寫的《把夯實村組基礎工作作為固本之策——關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紅河實踐》調研報告有6000多字,先後發表在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2019年第12期和2020年2月12日《雲南日報》。後來根據云南省扶貧辦信息宣傳處的要求,改寫成信息材料《紅河州夯實村組脫貧攻堅基礎》在《扶貧開發工作簡報》2020年第9期上刊用,最後只留下不到2000字,而且還充實了相關的2個素材,宣傳效果也很好。

屏邊縣玉屏鎮石頭寨易地扶貧搬遷點

為民情懷是信息宣傳材料寫作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其實,我認為,這也是信息宣傳寫作乃至公文寫作的一種境界。脫貧攻堅是一項亘古未有的偉大事業,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盡銳出戰、真抓實幹,取得了決定性成就,並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我們每一位信息宣傳骨幹都有責任把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典型經驗、先進事跡總結好、宣揚好,講好脫貧故事,傳承攻堅精神。我們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注重在一線調查研究、在一線推動落實、在一線學習思考,一手抓工作落實和政策落實,一手抓工作研究和經驗總結,不斷總結宣傳基層一線學習貫徹和運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總結宣傳一線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實踐證明,基層是成才的沃土,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並滿懷深情的去謳歌偉大的人民。其實,你在學習、總結、宣傳基層一線脫貧攻堅事跡和經驗的同時,也是一種雙向提高,你會強烈感受到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那種無窮智慧和力量,自我的思想境界、知識水平、工作能力也隨之得到升華,並促使你不得不在第一時間,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地把基層一線的感人事跡、動人故事通過自己的筆端表達出來,並藉助內外媒體報送上去、宣揚出來,告訴更多關心支持脫貧攻堅的人們。2017年4月19日《雲南日報》,刊登了我撰寫的《革除農村陋習 倡導文明生活——石屏縣革除陋習促脫貧的實踐與啟示》調研報告;2018年8月23日《雲南日報》,刊登了我撰寫的《為精準方略落地千家萬戶提供堅強保障——紅河州石屏縣壓實攻堅責任堅持高質量脫貧的做法》調研報告,同日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轉載;2019年3月18日《雲南日報》和《雲嶺先鋒》2019年第4期,刊登了我撰寫的《扶志扶智結合 共促自主脫貧——來自瀘西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實踐》調研報告;2019年8月8日《雲南日報》刊登了我撰寫的《決戰脫貧的主心骨和領頭雁——雲南省綠春縣平河鎮拉祜寨黨建扶貧「雙推進」的調查》;2020年4月7日雲南扶貧熱線和4月8日中宣部「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台刊登了我撰寫的《扶貧人有大情懷,韓智慧有大智慧》的調研報告。等等這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紅河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偉大業績,展示了紅河州各族人民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精神風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舞士氣、激勵鬥志的作用。

作者 李熙(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nOCznEBfwtFQPkdOo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