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言獻策,讓福州古厝「活起來火起來」

2020-01-05   福州晚報

位於澳門路的林則徐紀念館古色古香。

福州晚報記者組 文

《人民日報》重刊習近平總書記《〈福州古厝〉序》,將福州古厝推向全球視線。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期間,古厝保護利用成了委員提案的一大熱點。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委員們從運用高科技、提升知名度等方面,提出許多好的思路和建議。


運用科技

保護利用福州古厝

致公黨福州市委會提交《關於福州古厝特色元素的創新性保護和利用的建議》,提出福州當前在古厝特色元素挖掘和提煉上還存在不夠系統全面、古厝文創產品開發力度不夠、高科技引入應用不足等問題。提案建議加大福州古厝主題文創產品開發力度,根據不同年齡段消費群體需求,開發相應的文創產品;可以開發拼插式玩具產品、可拆裝紙質模型,體現福州建築特色;與國內古建築文創產品開發較先進的省區合作,開發具有福州古厝特色的文創產品。

提案還建議,建立福州古厝「科技+教育+旅遊」三位一體的新技術應用模式,借鑑數字故宮的做法,利用高科技手段,為古厝進行數字化建檔,為教育和特色旅遊服務,同時應用5G、VR、大螢幕等手段,再現福州古厝的歷史生活場景。

葉偉奇委員提交的提案則建議建設「福州古厝」網上博物館,創新傳播方式,把傳統文化、生活習俗、風土人情等保留住、傳下來,讓人們記住鄉愁,讓歷史建築煥發新活力。


抓住契機

提升福州古厝知名度

孫曉嵐委員提交了《關於提升福州古厝知名度的建議》,建議加大福州古厝文化挖掘力度,把元素設計加入到文化創意產品中,突出實用性、趣味性、美觀性,融入日常生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社會組織和企業,進一步策劃包裝文創產品,利用電商平台擴大銷售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按類別篩選一批優秀文創產品,與新版《福州古厝》書籍一起作為世遺大會的紀念品,宣傳福州古厝,打響文化品牌。

《關於福州古厝特色元素的創新性保護和利用的建議》也提出,建議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打造古厝視覺創意之城;可開展「坊巷十景」整理和評選等活動;圍繞世遺大會參觀點,對標國際展覽展示標準,精心組織一批全國性特色民居展,在對比中展示、宣傳、彰顯福州古厝的特色和魅力。


古厝保護

要在「活」字下功夫

張振玉委員在《關於提升福州古厝保護髮展規劃的建議》中提出,除政府、文物部門主導的修繕外,一般性或是家族宅厝可發動原有居民修繕,留住古建築背後的故事,留住鄉愁。

黃蔚藍委員在《關於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的建議》中提出,古厝由人、空間以及人與空間的互動構成,古厝保護應從這三方面入手。例如福州文廟,可採用聲光技術,再現古代塾館、書院教育場景;通過模擬場景、聲像互動、表演展示等方式,再現古代考試等場景;增設機器人,進行簡單的對話互動;設置典型場景,提供體驗式拍攝,讓文廟「活起來」。

鄭萍委員建議,要將各種業態植入福州古厝,更好地推進文旅商產業聯動發展。比如,將文化產業及展示功能植入歷史建築,盤活閒置固定資產;結合古厝旅遊、生態旅遊,推進種植草莓、柑橘、花卉等,開展採摘型旅遊活動。


古厝旅遊

應進一步提升品質

民建福州市委會在提案《關於進一步提升我市三坊七巷「古厝游」品質的建議》中提出,建議不斷提升三坊七巷景區形象,積極拓展遊覽深度;在現有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的基礎上,建設獨立的大型三坊七巷博物館;梳理現有景點,爭取開放更多有特色的文化景點;不斷挖掘文化內涵,開發冰心兒童文學主題遊覽、虎門銷煙情景體驗等主題遊覽區;有針對性地開發「夜遊園林」「燈光秀」等項目,積極引入「閩劇」「木偶戲」「布袋戲」等福建傳統文化互動展示內容,適時延長部分景點夜晚開放時間;整合「嚴復」等文化品牌,以「三坊七巷」為統一文化符號進行品牌打造和開發。


部門連線

百處歷史建築 推進保護修繕

政協委員對古厝保護的關注度甚高。昨日,記者電話連線了市名城委相關負責人。

記者了解到,市名城委正按照《福州市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方案》,抓緊實施相關工作任務。包括一批古厝在內的福州市100處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工作正在全面展開。按照方案,4月20日前,保護工作將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