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4月24日電 (王軍)綠道中植入農業,如何呈現多彩田園、花海桑田的面貌?花田果蔬景觀,如何在提升觀賞性的同時,實現農業經濟價值轉化?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街道花田濕地繞城高速外側、驛都大道北側,中際田園項目建設現場,桃樹、櫻桃、觀賞桃等等果蔬已經栽下,工人們正在澆水、施肥。這個占地面積約為567畝的園區,是成都益民集團旗下中際集團在錦城綠道內,打造的果蔬保供基地。
這個以桃樹、櫻桃、李子、柑橘、蔬菜等為特色和亮點的果蔬種植示範區,不僅將形成以農業為本底,觀賞花節、採摘活動、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一三產業融合互動點,在讓市民體驗田園風光的同時,更能開展田園遊樂,帶領市民走進田野、感受田園情趣、探求自然知識。
首批已栽種28000多棵果苗 後續還將栽種近萬棵果苗
自今年3月2日起,中際田園開始土地翻整。「受疫情影響,以及農作物農時要求,種植時間比較緊急。」中際集團副總經理肖宇宸表示,為了搶回工期,中際集團與合作方積極準備防疫物資,並通過加大人員和機械的投入,加快桃苗、櫻桃、觀賞桃種植。
「除了疫情影響,項目還受到當地水資源的限制。」肖宇宸表示,整個園區灌溉水源主要來源於雨水,園內水池在進場前沒有進行蓄水,造成水源位置較差,僅有一處水池水源較為充足,用水比較吃緊。
「為了不影響苗木成活,我們加大了機械的投入,通過抽水翻運的方式,將水輸送至園區的各個水池,供園區灌溉及施肥使用。」肖宇宸表示,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順利完成了樹苗的栽植養護。
「目前,園區已經栽種桃樹苗24500棵,櫻桃3000棵,觀賞桃800棵。」肖宇宸介紹,隨著整個園區首批果苗種植已經接近尾聲,現場作業人員主要負責果樹施肥、灌溉等農事活動。「後續,我們還將栽種桃樹苗6000棵,櫻桃2400棵,李子500棵,柑橘1200棵,同時將進行行間套種蔬菜。」
農耕文化課堂、農事體驗活動等 為綠道帶來更多新業態新場景
桃李芬芳,果實纍纍……在這座開放式田園中,一年半後就可以初次掛果。而除了觀賞花木,享受田園風光的樂趣外,市民還可以參與到一系列體驗活動中來。
「比如,我們將開設農耕文化教育課堂,開辦賞花節進行賞花活動,開展農事體驗活動等等。」肖宇宸表示,像農耕文化課堂,不僅能夠豐富孩子們的農耕知識,還能夠參與樹苗種植、苗木養護、採摘等,體驗到耕耘的快樂。
肖宇宸表示,中際田園項目緊靠繞城高速,更貼近市民,通過綠道植入現代農業,不僅能夠吸引市民前來參觀,更是孩子成長的樂園。「現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孩對農業不太了解,結合綠道農業做一些寓教於樂的農作物科普項目,讓綠道農業不僅是觀光農業,更能增長知識,體驗果園樂趣。
「通過生態觀光、科普研學,不僅可以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統一,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還可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肖宇宸介紹,通過在城市中心,市民「門前」布局果蔬基地,還將進一步豐富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打造環城農業景觀中靚麗風光
都市農業該怎麼做?農業植入綠道,是探索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途徑。除了要實現觀賞價值,打造成為綠道生態式的景觀農業,還要實現經濟收益。
「像我們的桃樹苗,是從北京引進的優良品種,主打品種均為科研院所推薦的較為成熟品種,口感好品質高。」中際田園合作方總經理李興建表示,桃樹主打品種成熟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較其他品種具有提前上市銷售的優勢。
而櫻桃苗為成都本地購買的由省農科院選育的新品種,外觀艷麗濃甜爽口,市場表現好,成熟期契合大家外出踏青時間段,利於採摘銷售。
項目建設完成後,還將優化該區域生態格局,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優化田園景觀資源配置,同時打造錦城綠道景觀亮點,成為環城農業景觀中亮眼的一道風光,提升區域的旅遊品味,滿足市民果蔬消費需求,助力城市保供,為市民高品質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此外,園區還將通過土地整治、生態系統建設、林木覆蓋率提高,豐富區域生物多樣性,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提升生態功能,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優美的宜居環境,改善良好農業環境,土壤結構得到改良,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