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微博上「健忘型男友」的話題討論的還挺熱烈。
點進去一看,真實,太過真實了。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男朋友。網友們曬出的男朋友都有一種神奇的技能,就是哪怕你剛剛說完一件事,他們也一定能扭頭就忘掉。
女生們紛紛在線吐槽起自己的健忘型男友:
明白了,男朋友這種生物,是只有7秒記憶的金魚。
更大的可能是他聽了,然後在你話音剛落後的那一秒,忘了。
算了。
畢竟健忘的不止男朋友,還有你自己。
當代年輕人的小腦袋裡已經留不住東西了。
他們每天重複率最高的話是:「我剛剛想說什麼來著?」
(6.我吃飯了嗎? 算了再吃一頓吧)
轉瞬即逝的記憶力讓人成為了一個「生活廢物」。
出門鎖門前總是要反覆確認有沒有忘帶東西,等到走下樓後又要問自己十遍「我鎖門了嗎」。然後在走到再也來不及回家取東西的距離時,想起來忘帶了鑰匙。
而丟東西更是家常便飯,要知道從小到大,我丟過的東西能填滿馬里亞納海溝。(世界第一深 · 別想記住它名字 · 海溝)
(我完整了,你呢?)
小時候被媽媽罵「小馬虎鬼」的90後們,長到了二十出頭才發現自己永遠逃離不了「忘東西」的命運:
畢竟你根本記不住你帶了哪些東西。
罷了罷了,手裡空空,心裡輕鬆。還是牛頓第十八定律說得好:身體每進行一次空間移動,就必定會有物品離你而去。
除了拿著手機找手機的迷惑行為,困擾眾人多年的還有「行李箱魔咒」。
行李箱魔咒:你永遠不要奢求能在行李箱裡裝齊所有你需要的東西。
還有超市遺忘法則:
超市遺忘法則:走進超市的那一剎必定會忘記自己需要買什麼東西,把要買的東西寫在紙上一個個劃掉才能記得買。
以及電飯煲困境:
電飯煲困境:一桌熱菜都做好後,打開電飯煲鍋蓋,等待你的往往是忘記按下按鈕的冷冰冰米和水。
生活本無陷阱,是我的健忘傷了自己的心。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閒?因為他們總是忘記自己要做什麼:
打開瀏覽器,忘了自己想要搜什麼。
聊天中途,突然忘了自己要說什麼。
換好衣服,忘了自己準備出門幹嘛。
設置了密碼,防的永遠是自己。
由於總是記不住自己的密碼而熟練掌握「改密碼」流程的年輕人,手機里10條簡訊有8條是驗證碼。
據悉,他們的備忘錄里有四分之三是已經忘記做的事,還有四分之一是沒改之前的密碼們。
一番折騰後,好不容易登陸上各社交軟體開啟網上衝浪的健忘青年們,聊天記錄是這樣的:
他們最想向好友列表里群發的話,是這句沒跑了:
不過估計會收到同為健忘症患者的朋友們的這些回覆:
朋友一號:「誒?我什麼時候給你發過消息?」
朋友二號:「你是誰?我們認識嗎?」
朋友三號:這輩子也沒想起來回復。
令人難過的是,健忘的你不僅是「生活廢物」,還是個「學習廢材」。
莘莘學子們每天最大的疑問有三:
飯卡在哪裡?眼鏡在哪裡?知識在哪裡?
答一:飯卡在失物招領處,但堆成山的飯卡里一定沒有你的。
答二:眼鏡在床邊,如果你人在教室的話。但如果你人在宿舍的話,那麼眼鏡一定落在了圖書館。
答三:反正不在你的腦子裡。
要知道年輕人的腦子裡都有個自動裝置——讀到後一頁,自動刪除前一頁。(面對英文文章時效果加倍)
於是,健忘成了平日裡不學習的完美藉口。畢竟——
直到期末,才追悔莫及。因為那時候你發現,捧著課本複習預習的你,就是馬冬梅樓下的大爺:
(考試:孫紅雷)
熬夜一周,強行把需要用一學期時間記憶的知識塞進腦子裡的你,低估了自己的遺忘曲線是多麼地陡峭。
打開卷子:「這道題我昨晚剛好看到!我知道!」
下筆:「不,我不知道。」
其實廢材如你,也曾想要汲取文學的滋養。卻由於記不住人名只能瀟洒地揮手:
「外國文學不適合我!」
連看部懸疑劇,也因為記不住劇中的各個角色而看不懂網上推理大佬們的推理。
(推理小白:管它呢!只要死人就刺激!)
為了改掉健忘的毛病,一代代年輕人們也曾做出過可歌可泣的抗爭。
(忽然覺得自己的童年過得好輕鬆)
人們通過工具來試圖戰勝健忘:
卒。
再比如,通過智慧的人類們互幫互助:
卒。
又或者,藉助藥物?
不過話說回來,記性不好也不是一件只能給人帶來煩惱的事。
健忘,通往智慧和成功之路的必需品質。
健忘的人,往往都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
只要我忘得夠快,我就有看不完的小說。
每次頭腦空空聽著他們在討論答案的我,仿佛已經把紅塵看破。
今天和健忘的自己做了遊戲,猴開心!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因為你很快就會忘記。
每天吼著自己得了老年痴呆的年輕人們,常常上一秒還在為自己的健忘懊惱,下一秒就開啟了新一輪的快樂。
現代人的健忘既是毛病,也是幸福。生活不易,不必在每個問題上都鑽牛角筋,允許自己犯一些迷糊,更允許自己放過自己——二十多歲的你,忘了不少,但也一定銘記住了很多。
請繼續做健忘又沙雕的自己吧!
這個世界上可愛的人分兩種,一種是健忘的,另一種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