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動態】敏捷和自適應採購/「第四權網絡優化」/無人機群

2020-12-07     國防科技要聞

原標題:【每日動態】敏捷和自適應採購/「第四權網絡優化」/無人機群

1

美國國防部尋求實現敏捷和自適應採購

11月30日,美國國防部採辦與保障副部長艾倫·沙弗在國防工業協會組織的線上多軍種/業界培訓、模擬和教育會議(I/ ITSEC)上透露,已對國防部5000系列採辦法規進行了修訂,以有效利用美國建模仿真界的協助,提升國防採辦的敏捷性和自適應性。如數字工程、數字化、模塊化開放系統架構、模型組合等關鍵技術,都是實施自適應採辦框架的基礎,能夠用於縮短開發時間;通過利用仿真技術和紅藍系統及模擬器的性能,能更好地明確現實採辦目標,從而提升評估效能;利用數字工程、數字孿生、系統工程等技術,可減少採辦環節、降低測試成本和用時。艾倫·沙弗提出,還希望模擬仿真業界能夠在加快採辦和部署速度、提升決策前分析理解深度等方面,提供更多幫助。

作者 | 張怡鑫(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編輯 | 陳培

2

美國防部啟動「第四權網絡優化」項目

12月1日,美國防部首席副信息官約翰·謝爾曼在美國軍用通訊與電子協會(AFCEA)國際視頻會議上表示,根據一份對美國網絡與計算機資產、軟體、人員能力和現有信息服務合同的評估報告,美國防部各部門都有自己的非機密和機密網絡與服務台,各部門需要1000多名文職人員以及600個IT合同商來運行並維護這些網絡與服務台,導致國防部信息技術交付效率低下。

為提高運行效率,國防部啟動「第四權網絡優化」項目,旨在整合獨立於軍種的IT系統,以在整個國防部範圍內創建一個高效的全球IT服務台。該項目採用漸進式推進方式,以減少其在整個國防部信息服務中開展時可能帶來的風險。所有網絡和服務台將交由國防信息系統局(DISA)運營,以提高網絡安全漏洞的可見性、減少運營成本、支持商業創新、使部門專注各自核心任務,並創造一致的用戶體驗。大多數非軍事部門的國防部機構將於2021年將遷移至全球IT服務台。

作者 | 唐睿

編輯 | 陳培

3

美陸軍欲開發高空氣球網絡向敵後發射無人機群

美陸軍正準備開發平流層高空氣球網絡,在敵方控制的領土上空發射無人機群,其中包括巡飛彈(又稱「自殺式無人機」)。陸軍正在考慮使用高空氣球充當對地情報監視的傳感器平台,或者通信中繼,或可在敵後發動攻擊的無人機蜂群平台。高空氣球網絡是美國陸軍正在探索的更廣泛的多層多域傳感系統(MDSS)概念的一部分,將填補傳統地基、空中情報監視偵察(ISR)通信平台與天基系統之間的空白。該氣球可在約7010~20117米 的平流層工作,搭載電子情報和通信套件,以及具有合成孔徑成像和移動目標指示器的雷達功能,也是攜帶電子戰干擾器和網絡戰系統的理想平台。此外,高空氣球具有相對較小的雷達散射截面,也可作為天基ISR能力的後備平台。

作者 | 禹化龍(中國電科27所)

編輯 | 劉偉雪

4

美海軍陸戰隊F-35C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美海軍陸戰隊第314戰鬥機攻擊中隊(VMFA-314)宣布,該中隊F-35C戰鬥機已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可部署至航母以支持美軍全球作戰行動。F-35C屬於第五代航母艦載機,具有航程遠、超聲速巡航能力和隱身能力強等特點,可憑藉隱身能力前沿部署,並通過數據鏈系統與其他平台共享作戰情報。VMFA-314是海軍陸戰隊第一支F-35C中隊,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之後,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力量投射能力,以及在航空母艦上的作戰能力,都將大幅提高。2019年2月,美海軍F-35C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首批F-35C部署在「卡爾·文森」號航母。

作者 | 陳培

5

日本修訂太空基本計劃工程表

太空基本計劃工程表是日本政府為實現太空基本計劃而制定的具體開發目標和完成時間,每年12月前後由內閤府宇宙開發戰略本部(部長為日本首相)更新。今年是菅直人政府首次對其進行修訂,於12月2日確定了修訂案。修訂案的要點包括:為私營企業制定針對衛星的網絡攻擊對策方針;研究高超聲速滑翔武器的探測與跟蹤系統;在軌道執行太空碎片回收等實際操作的規則。

近年,日本有許多新興企業參與民間太空開發,發射多顆超小型衛星建設地球觀測網,並利用衛星拍攝的數據進行商業活動。同時,針對人工衛星和衛星數據接收器的網絡攻擊也成為重點。為此,日本政府決定為私營企業制定網絡攻擊對策方針,並將隨時修改方針。此外,還將強化安全保障措施,針對其他國家在研的高超聲速滑翔武器(HGV)。防衛省計劃研發利用多個小型衛星從太空探測並追蹤HGV的系統。將制定新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 2)探測計劃,以及在軌道執行太空碎片回收等任務的實際操作規則。

作者 | 胡雅芸

編輯 | 劉偉雪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1kyPHYBjdFTv4tABJ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