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河南、江蘇的農民注意,小麥病害在路上,農民要做2項準備

2020-04-12   果然悠

由於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部分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導致我國糧食的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尤其是大米、麵粉和食用油的價格更是因為一些地區居民的搶購而出現了一波漲價潮。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有專家就表示今年的玉米恐怕會遭受到草地貪夜蛾的嚴重危害,但是草地貪夜蛾的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據專家預測小麥又將遭遇病害——小麥赤霉病。小麥作為我國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在我國中部地區的種植面積非常大,包括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地都是小麥的主產區,而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安徽、江蘇和河南病害的流行風險都非常高。

安徽

據有關專家介紹,在不防治的情況下,安徽全省都有可能發生小麥赤霉病,其中淮北東北部地區會比較嚴重,安徽全省小麥小麥種植面積約4400萬畝,專家預計其中的八成左右也就是3500萬畝小麥恐會遭受遭受病害。

一是因為最近今年小麥水稻或者小米玉米的連作面積大,導致田間的菌源逐年積累,使得該病在安徽的重發頻率增高;二是由於安徽當地種植的小麥對小麥赤霉病的抗性普遍不強;三是由於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中上旬,安徽部分地區降水量將會比往年偏多,連陰雨天氣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再加上受天氣影響今年小麥生長期提前,導致小麥的易感病期同病菌的釋放高峰期吻合度高,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就可能出現赤霉病的大面積流行。

江蘇

江蘇是因為受天氣影響,小麥的發育進程普遍比往年提前7天以上,而且地區與地區之間小麥的揚花期時間相差20天以上,這就導致小麥易感病期的時間被拉長,增加了赤霉病的感病幾率。天氣預報顯示4月份江蘇的降雨又比往年有所提高,陰雨天同小麥易感病期吻合,就為小麥赤霉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更為嚴重的是江蘇等地田間稻樁的帶菌率達到了4.6%,進一步增加了該病的爆發可能性。

安徽、河南、江蘇的農民注意,小麥病害在路上,農民要做2項準備

河南

由於4月上旬的降雨導致河南部分地區小麥條鏽病發生,目前的發生面積已經達到了81萬畝,不僅小麥條鏽病防控困難,天氣預報顯示後續河南的多次降雨會同河南南部小麥揚花期吻合,可能導致小麥赤霉病在河南的南部和東南部發生嚴重的赤霉病病害。

雖然針對赤霉病,以上三個省份的有關部門都採取了有利措施,但目前來看防控難度依然很大,筆者也建議農民朋友提前做好準備兩項準備:

1、針對赤霉病效果比較好的氰烯菌酯、丙硫菌唑和戊唑醇等農藥一定要備足,一般應準備4-5次噴藥劑量,因為小麥感病揚花期正好處於陰雨天氣,如果再噴藥後的6個小時內遇雨則需要補噴,而且對於防控比較困難的地塊需要在噴藥5天後再放置一次,以達到更好的防控效果。

2、根據天氣進行噴藥防控,降雨量較少的地區應該在晴好天氣見花打藥,降雨較多的地區應該趁降雨間歇看天噴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