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大鑫
昨晚,作為 IJCAI 2021大會的程序主席,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公布了本屆大會(第30屆國際人工智慧聯合大會)的論文投稿情況:
- 摘要提交 5534篇
- 完整論文提交 4204篇
- 直接拒稿(Desk Reject) 144篇
- Summary reject評審開始
4204篇的投稿量究竟是多還是少?
從下圖 IJCAI 歷年的投稿數據中不難看出,這一投稿量相對2019年之前屬於比較高的,但是相對於2020年的4717篇則是下降了10%,這也是近五年來 IJCAI 論文投稿量首次出現 同比去年下降的情況。
從下圖中則能清晰地看出IJCAI 歷年的錄用率逐年下降的趨勢,2020年12.6%的錄用率更是達到了史上最低最嚴格,這也是2020年AI頂會中錄用率最低的大會。
至於今年IJCAI 2021論文投稿量不升反降,可能就與去年嚴格的錄用率有關:如果今年還是按照去年的錄用率,則意味著大概只有530篇論文會被錄用,剩下的3600餘篇都將成為炮灰。
1
投稿注意要點回顧
1、IJCAI 2021大會明確要求每位作者最多僅限8篇論文提交,所以在IJCAI 2021上不會出現像是在NeurIPS和ICLR上面伯克利大神Sergey Levine一人提交論文30篇、被接收10幾篇的情況了,每位作者最多也只能被接收8篇啦。
2、論文提交的附加材料大小限制為50M內,包括附錄、證明、數據、原始碼等,格式為PDF或ZIP,且提交必須匿名,否則將會直接拒絕無法進入下一輪評審。
3、另外,大會投稿的論文是可以在arXiv等網站上提交預印本的,但是必須在2020年12月13日之前,在這之後的日期里提交過預印本的論文將會被認為違反匿名規則,會被直接拒絕。
4、IJCAI 2021大會允許作者提交[之前被別的任何經過同行評審的大會拒絕過的]論文,但是如果論文被拒絕的時間在本次大會投稿截止六個月內,則作者必須要提交一份單獨的cover letter來描述之前論文被拒絕的主要原因,以及這篇論文在經過之前評審後做出的改動。
5、另外,以上要提交的cover letter必須是單獨的PDF文件且要和論文以及附加材料區分開單獨提交。
2
兩階段評審
如下圖所示,IJCAI 2021和去年一樣實行兩階段評審:
1、 Summary reject
2、Full paper reviewing
目前大會論文投稿已統計完成,接下來IJCAI 2021也將進入Summary reject 階段,大會官網顯示 Summary reject正式通知時間為兩周後的2021年2月7日。
何為Summary reject ?
這裡以2020年為例,去年Summary reject結果一出被大家調侃稱作是滅霸式拒稿,因為 經過summary reject 階段,去年共 5147 篇提交論文中有 2191 篇論文被拒稿,且沒有任何反饋。
我們這裡再次來簡單回憶一下去年的Summary reject的過程:
每篇論文都被發送至 7 到 10 名高級 PC ,並要求他們花 5 到 10 分鐘對論文進行評審,並回答此問題:「 該論文是否應該進入下一輪評審?」。
基於高級 PC 的評選,負責該論文的領域主席最終決定該文論是否將進入全面審核階段。
Fall paper 評審過程
Fall paper 評審過程和往年相比並沒有多大不同,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大會明確指出評審人員在做出論文評審時應直接指出論文的錯誤和不當之出,且作者在回復時被限制為評審中的事實性錯誤,因為大會不想為之創造作者和評審兩者之間多餘的對話。
其他評審過程則可以拿下圖作為一個參考。
最後,據大會官網顯示,目前大會計劃於2021年8月21日至20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屆時到底能否線下召開估計還要根據到時的疫情情況而做出靈活變動。
有關大會的更多信息請關注IJCAI 2021大會官網或AI科技評論,AI科技評論將持續為大家帶來最全面的AI頂會報道~
AI科技評論為大家帶來10本《現代自然語言生成》正版作者親筆簽名版新書。
請在1月17日AI科技評論頭條文章《 清華CoAI課題組新書《現代自然語言生成》正式發布!張鈸院士親自作序 》( 注意不是本文)留言區暢所欲言,談一談你對本書的看法和期待(必須要和本書主題相關)。
f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10名讀者,每人送出《現代自然語言生成》親筆簽名版一本。
1. 在1月17日AI科技評論頭條文章(注意不是本文)留言,留言點贊最高的前10位讀者將獲得贈書。獲得贈書的讀者請聯繫 AI 科技評論客服(aitechreview)。
2. 留言內容會有篩選,必須要和本書主題相關,例如「選我上去」等內容將不會被篩選,亦不會中獎。
3. 本活動時間為2021年1月17日 - 2021年1月24日(23:00),活動推送內僅允許中獎一次。
由於微信公眾號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準時收到AI科技評論的推送。為了第一時間收到AI科技評論的報道, 請將「 AI科技評論」設為 星標帳號,以及常點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ws9OHcBct9sAqDcNN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