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橋頭河數字習俗略談

2019-07-18     婁底在看

橋頭河位於漣源市西北部,曾為古梅山東大門。後屬安化縣的豐樂鄉,是安化縣通往老湘鄉的必經之所。從近年發現的火燒屋場遺址、出土的戰國釺、元代的銀器等文物來看,這一帶的文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這裡物產豐富,有「橋頭河白菜不放鹽,呷起來清甜」的民諺。交通便利,從安化高明司徒嶺發源的湄水一路走來,在橋頭河一帶變得平緩,建起了石橋(利舍橋),當地一帶就被叫成了橋頭河。隨著物流的發展,河兩邊逐漸形成了街市,這裡也成為與外界物質交換的集散地。通過木排從栗山橋等山地來的煤炭、鐵礦等物質,從橋頭河改乘划子走下水,在渡頭塘與漣水匯合,浩浩蕩蕩下湘潭、益陽、長沙。有「橋頭河划子兩頭尖,有水上得天」、「咚咚噲,下湘潭」的民謠。

一直以來,人們把橋頭河附近的株木、渡頭塘、增加、石狗、七星、桂花等地都叫成橋頭河,因這一帶的方言大體相同,一個音有6個調,很多聲母是京方言里所沒有的。姓氏有李、張、嚴、陳、廖、賀、劉、顏、聶、陽等,都稱始遷祖於明以後來自江西。大多聚族而居,李姓分布最廣,人口最多。

雖經幾次大的人口遷徙,橋頭河人的生產生活習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至今保留有明顯的梅山文化特徵。對數字的運用和理解非常講究,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橋頭河人對數字的使用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確數

即每個數字表達的是本身確切的數字。如一炮兩響、一個葫蘆七個眼、一日三餐、半斤八兩、一尺十寸、一身四體、一年四季、一是一、二是二……這些詞語中的數字表示的都是確數。

二、概數

這些數字表達的不是本身,而是一種估計、機率。

萬千:指很多很多,無法計數。

凌光:一點也沒有。

三不三:表示次數不確定,不定期。難以估計。

好也講三日,丑也講三日:好醜有人講,講幾天就過了。這裡的「三」是一種估計。

人有三個嫌者、三個愛者:指每個人都會被人講好講丑。 「三」指不確定的人數。

三山五嶽:這裡的「三」「 五」不指具體的哪座山,也不真就是三和五,借指四面八方。

外(內)十三棟:不是真有13棟,而是指房子一重又一重,難以找到。

三、數字短語和慣用語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橋頭河一帶的人們形成了具有獨特價值觀的數字短語,有著很強的表現力。

(一)對比短語:前後對比,簡單明顯,意思明了。

一飽百不思:吃飽了飯,什麼都不想了。說明主食的重要性。

打得一趟開,免得十趟來:一和十的對比,說明關鍵時刻,要勇於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就可以免除後患。

一人不得二人知:一個人的智慧總比不上二個人,指人多智慧多。

三個親崽當不得個假丈夫:三和一的對比,說明人老了,伴侶比親生子女還重要。

寧可添人一斗,不可添人一口:一斗和一口的對比,添人一斗只一次,而添人一口是長期的,帶來的麻煩多得多。長久和暫時的對比。

三句好話當不得根馬棒棒:有時,教育子女,講一大堆好言好語不起作用,當不得馬棒棒(棍棒)教育。指不聽招呼。

三年天干,餓不死個廚官:三年天干,卻餓不死廚官。說明直接辦事者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性。別人無法比。

三百斤野豬,只有把寡嘴:三百斤的野豬,只有嘴巴最大,冒得實在。用來罵人。

無風起得三個浪:和無風起浪意思一樣,指某人撥弄是非。三個浪,加重語氣。

四兩輕、半斤重:四兩和半斤的對比,雖只有一兩的差別,但顯示的是情意的輕和重。

一手油麻子種得十二條田坎:比喻人很小氣。

百不探一:什麼事都不管。

(二)慣用語。這些慣用語流行在橋頭河一帶。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1、讚譽類:

一尺十寸:比喻人老老實實。

一五一十:實事求是反映某事,還指人本分、老實。

一是一、二是二:比喻人靠得住。還指辦事公正。

屁眼裡都三個笑菌子:說明人逢喜事,很高興。

屁眼裡三桿火:指人很氣憤。

九斤十六兩:十六兩為舊時的一斤,九斤十六兩是十斤。說明人被看得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五眼六通:讚揚人心裡靈泛。

三跪三拜:嚴肅、恭敬。

十粒五雙:比喻種子、果實飽滿壯實、整齊。

十活九溜:比喻人身體好、靈活、健壯。

2、事理類:

三一三十一:指平均攤派。

陽雀子叫三日——是句現話:反覆講,令人煩。

七個七把嘴,八個八把嘴:人多嘴雜。

一個銅錢四個字:說明君子取財有道,不可強求。

五心冒定:指人主意不定,心神不定。

三擔牛糞六箢箕:指實事求是。

三杯通大道:喝酒,敬酒3杯可為敬意到堂。

水過三丘:原意為水流過了三丘田,水已流盡。比喻已錯過了好時機。

做十二個南柯子都不猜:指萬萬沒想到。

會做粑粑三個不巒:再熟的裏手,前三個粑粑總做不圓滾,比喻凡事有個熟悉的過程。

不看十八滿娘來坐轎,只看八十公公來上山:評價人的一生,不看年輕時的風光,只看有沒有好結局。

3、罵人類:

三莫惹:「三」舊指小孩、老人、婦女,認為他們都是性格無常、難講道理的人。不要惹,有事也不能與之計較。

二噠溜:指二流貨品;還指道德、能力差的人。

二流子:對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年青人的特定稱呼。

二百五:對沒有能力的人、辦事不牢靠的人、靠不住的人或事的特殊稱謂。

一無是處:指人或物沒有一點值得肯定的。

二啊二:和「二噠溜」同義。

三隻手:對扒子手的專稱。

三婆牛糞高:指人個子矮。

半夜裡出口庶六手指:代指怪事,節外生枝。

另外八條卵筋:罵人不通大套。

三聲三喊:身上有傷痛,大喊大叫。比喻身體非常痛苦。

三喊三噢:與「三聲三喊」意思接近,形容非常痛苦。

三七夜不收:三、七指的是魂和魄,罵人日日夜夜不歸家。

四不合六:指事或物不合時宜,不協調,不搭調。

賤無四兩:作賤、自賤。 罵人。

冒在四蔸禾里上算:罵某人沒有資格做某事或不被重視。

三日不做賊,門角眼裡都躲一下:賊性不改。

五癆七傷:指人五臟七竅傷得嚴重。

腫哩二嫚條卵:罵人自不量力。

五眼六空:房門和窗都是空的。指家徒四壁。

三個線吊錢:線吊錢指喪事中的一串紙錢。表達對待遇低的詛咒。也用來毒罵人。

三六九冒在場:罵人次次在場。

收拾二百五:指收拾攤子;收拾某個人;收手不幹某事。

一年嫁十二嫁,爛早散工:罵女子一年裡嫁12個地方,沒人要,很不賢惠。

三花子:本指戲劇中的角色,後用來戲稱臉上弄髒了的人。也比喻遊手好閒的人。

茅屎板三日新新:罵人不能堅持下去。

4、 前後互為補充。

一面築牆兩面放光:不得罪哪一方。

一拳打死個爺,一夜老乾個爹:事發突然,人生無常。

七長十五短:不整齊。

七老八十:年紀大。

八九不離十:有八九分的把握。

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歇:對七十、八十的老人,不留餐留宿,以防萬一。

一娘生九崽,連娘十個樣:娘崽、兄弟有差別。

四、宗教信仰、民俗中的數字和忌諱

橋頭河的宗教活動中,對數字有特別的規定,如:

(一)1.3、3.3;13、33、36;130、133;330、333;1300、1330、1333;3300、3330等只用於對神職人員的紅包、工錢和敬神物品的個數、重量。不能用於其他情況。如果買賣貨物,絕不允許出現這些數字。最後的交易額如果是這些數字,賣家、買家會商量增減,以圖吉利。

(二)三牲(指熟的雞、魚、肉),只用於一般的宗教活動;三獻(指生的雞、魚、肉)用於訂婚、婚禮或隆重的祭祀儀式。在宗教活動中,香、茶、酒、飯的份數都是3,不能多也不能少,還有三跪三拜、三升三合等。

(三) 道場一般是三日和七日,或七七四十九日。

(四)做白喜事,吃三角豆腐。擺桌子,每桌只坐七個人。

(五)三不請:生日、拜年節、打三朝這三樁喜事,主家不主動請客,親戚朋友願意來就來,沒來不怪。生小孩、進新屋、結婚、賀壽等,不能八人聯絡一起致賀。事不過三,好事醜事不能超過3次(一般情況不超過3次),過了3次,被認為過頭、過火。

(六)其他習俗:

橋的橋墩必須為單數,一般是9和11個。舞龍的龍骨節為9-11節。石塔木塔的層數為3—7層。在民間,還有用七粒谷治麥粒腫的習俗。人情往來的禮性都得是雙數。服中藥的劑數和作為中藥的個數是單數。錢紙的張數一次是3或7張。還有「初五十四二十三,河裡有魚莫去擔。」指初五、十四、二十三,這3個日子不出外經商。「七不去八不歸」指的是出遠門,不選含「七」的日子;從外面遠途回家,不選含「八」的日子。不過,這種習俗慢慢淡化。

(七)特殊用法

數字連用在各個地方都存在。但是,在橋頭河,如果表示1-2個數字,則是「一兩個」。「一二」連用表示「很」、「非常」的意思,如:「一二快」,即很快;「一二了不得」,指非常了不起。這在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數字表示人或物。如:雜七雜八:指不成體系的、零碎的東西,也指來路不同的人。七宗八樣:多樣。談四六評:天南海北,隨便聊。七七八八:零星東西的總稱。

五、橋頭河數字使用規律和特點

(一)體現了人類認知規律。易學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在從無到有、少到多的過程中,3、5、6為母數。橋頭河數字,「3」用得最多。既表示確數,又表示概數,還表示約定俗成的通數。「5」、「6」也較普遍,既遵循了自然的法則,又體現了先人的認知規律。

(二)體現了獨特的數字觀。一是數字忌諱與宗教有關。生活中對「13」、「33」等的忌諱,源於宗教中的一斗三升、一升三合的規定;對「7」的忌諱,可能與北斗七星有關。因為梅山一帶,認為南斗六星主生、北斗七星主死。二是「二」的貶義用法普遍。表達了梅山人只爭頭名、爭強好勝的個性。三是「十」、「一」的連用率特別高,主要是在對比中表達事理,簡單、鮮明。

總之,橋頭河數字習俗是梅山生活習俗的一個重要內容,有待進一步挖掘研究。(文/李麗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ul0EWwBmyVoG_1Z2-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