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老大為什麼喜歡抬槓?父母不要否定他們,給孩子自由尊重

2020-04-16   布丁媽媽私享會

閨蜜安迪最近非常崩潰,起因是老二上了幼兒園之後,把老大從老家接回來就近讀書,老大各種跟她對著干,非常喜歡抬槓,往往是沒事找事的那種。

昨晚無意中刷朋友圈看到她朋友圈內容是:吃完飯之後,我教老二看圖片,老二指著圖片上的蘋果說「紅的」我很高興,上了幼兒園就是不一樣了。還沒等我高興完,老大在旁邊陰陽怪氣的說:「還有綠蘋果你沒見過,你這個小傻子」發了一個心塞的表情,並且配上了一張老大一臉暴躁的照片。

連我這個外人看了都非常的無語,我相當了解閨蜜此時的心情,因為我家老大回來我們身邊的時候也是折騰了好一陣。

很多孩子都有這種「小毛病」,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大事,但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這種情況,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其他的問題。像閨蜜孩子那樣,孩子剛回到他們身邊的時候肯定是有孩子自己的想法的,這些想法多半跟孩子自己的情緒不滿有關,但是孩子礙於尊心又沒法跟家長坦誠,主要有以下情況:

1、孩子對父母感情的不自信

老大已經多少懂事了,她知道父母是無法同時兼顧兩個孩子才不得已把她送回到姥姥家,她也知道父母對她的感情,但是有了老二之後,她不能夠確定父母對她的在乎到底有多少。

是不得已把她接回來的,還是真想把她接回來。她本能的想得到父母更多的愛,但是又無法確定父母對她到底有多重視。

2、家長不能做到完全公平

父母關注的焦點往往是老二,老二小,而且一直在身邊,家長的各種溫柔都跟小孩子有關,而跟大孩子無緣。

同樣一件事,比如說失手把杯子掉地上摔了,要是老二,家長往往就說沒關係,沒傷到自己就行,而要是老大,往往就挨批,「都多大了,還毛手毛腳的」。

老大的委屈也沒有辦法跟父母傾訴,就想方設法的要求公平待遇。其實家長的很多言行都不是有意針對的,但是孩子心細,沒有受到重視和挫敗感讓她心存不滿。

3、缺乏安全感、想引起關注。

相對於老二而言,只是多了一個姐姐,而對老大而說,是多了一個競爭對手,這個小傢伙把爸媽對她的愛分走了一多半。

老大對老二的嫉妒心理不是父母的幾句話就能打消的,這時候老大千方百計的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寧可抬槓也不要自己成為被忽視的小透明,從而來彌補她自己內心的安全感。

這些是很多二胎家庭都會遇見的問題,老大跟老二間隔大,不得已把孩子送回老家讓老人幫著帶,老大接回來後非常生疏,家長如果想讓孩子們和諧相處,父母就要進行分工和作,儘快彌補老大因為跟父母分離而造成的心理上的疏離感,具體可以這麼做:

1、父母分工,對孩子進行重點關注。

比如老大要是跟媽媽感情好,媽媽就要重點關注老大,讓孩子順利度過跟父母交流的生疏期。經常跟孩子聊些她喜歡的話題、專門帶她去給她買點喜歡的東西、跟她一起畫畫、讀繪本,讓她感覺到父母對她的關愛程度並不低於老二。

家長特別需要注意 的是一定要杜絕「你是姐姐、就要讓著老二」這種言行,這樣會讓老大感到非常的不公平,有事就事論事,而不是指責老大沒有讓著弟弟妹妹。

2、家庭事務積極引導孩子參與討論

家裡的事,小到採購什麼吃的,大到出去旅遊,都要認真徵求老大的意見,給老大樹立一種她是家庭成員中最重要的那個的定位,當爸爸不在家的時候,要跟女兒鄭重的說有事情媽媽會跟她商量,她是家裡的頂樑柱了。

父母認可孩子的重要性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她會把自己跟這個家的整體關聯在一起,而不是產生「我是外人」那種不認同感。

3、家庭分工儘量讓她參與

孩子沒有付出過勞動的事她就不會真正的關心,比如說你交給她讓她打理家裡的花草。如果她不喜歡這個分工她就會敷衍了事,所以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分工的工作中來,讓她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是在廚房幫媽媽打打下手、也許是遛遛小狗,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而不是被安排指定幹什麼,這樣她就會很樂於參與。

在父母看來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大跟老二間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對於已經懂事的老大來說,沒有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就很容易產生隔閡。

為了贏得父母的再度重視,孩子可能會千方百計的吸引父母關注,即便是被父母認為是搗亂也好過沒有存在感。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這種心理,儘快扭轉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心態,讓孩子在身邊生活得更安心。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