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人工繁育橄欖蟶蚌關鍵技術已突破,今年將人工繁育20多萬隻蜆子!經一年左右養殖,體長可達10厘米以上

2020-04-01   潁州晚報

潁州晚報訊(記者 汪樂意 通訊員 霍禮輝)昨日,橄欖蟶蚌人工繁育、開發利用工作推進會舉行。記者獲悉,我市已突破橄欖蟶蚌(蜆子)人工繁育關鍵技術,正在建設規模化繁育設施,今年將繁育蜆子種苗20多萬隻。



橄欖蟶蚌是我國特有物種,廣泛分布在我市淮河水域,經濟價值高,被稱為「淮河鮑魚」;生態價值高,碳匯功能顯著,凈水能力突出。近年來,該物種瀕危程度加劇,保護開發利用迫在眉睫。在《安徽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規劃》(2011-2020)中被列為重點保護淡水貝類物種,2017年10月經農業農村部審定批准成立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蜆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目前全國唯一獲批的國家級橄欖蟶蚌水產種質保護區。
橄欖蟶蚌物種的保護開發利用離不開科技的支撐。2019年,市水產管理局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開展合作,以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為支撐,開展科學技術研究。
橄欖蟶蚌的人工繁育存在眾多難題,最主要的就是寄主問題。目前,專家團隊已經掌握了稚蚌培育關鍵技術,自主設計了橄欖蟶蚌商品蚌專業養殖設施,養殖回捕率提高至70%以上,為人工養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橄欖蟶蚌的繁殖季節為每年的2月至6月,繁殖高峰為3月底至5月。今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將抓住繁殖季節,人工繁育橄欖蟶蚌種苗20多萬隻,投入到阜南縣京淮特種水產有限公司進行人工養殖。經一年左右的養殖,長度可達10公分以上。
目前,我市正在進行橄欖蟶蚌苗種人工繁育現代化車間建設,主要由親蚌培育室、體外培養室及稚蚌培育室組成,其中體外培養室為獨立車間,稚蚌培育室與親蚌培育室合併建設,並將在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