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結合」加強監管 蕩滌黑惡勢力守護鄉村平安

2020-04-07   南陽政法

「就像烏雲散了,晴了天一樣。」隨著李含富涉黑組織落網,在外躲避了十多年的溫合花終於回到河南鶴壁。2003年,溫合花和朋友合開一家溶劑廠,由於自己的廠房和李含富的倉庫一牆之隔,她被強行趕走,廠房也被李含富家族強占。

溫合花的遭遇,並非個例。1995年李含富擔任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小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糾集人員逐漸形成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把持基層組織長達20年。組織實施尋釁滋事、強迫交易、敲詐勒索、故意傷害、放火等違法犯罪活動40餘起,造成1人重傷、兩人輕傷、6人輕微傷。

2019年底,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宣判,李含富因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12項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25年,共依法處置涉案財產約5.5億元,徹底剷除了這一盤踞在當地多年的黑惡勢力。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要求,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邪教組織,堅決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涉邪教等問題的人清理出村幹部隊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各級政法機關以重點地區、行業、領域為突破口,緊盯涉黑涉惡重大案件,肅清了一批農村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特別是農村涉黑涉惡問題得到根本遏制。

凈化基層政治生態

「農村黑惡勢力不僅擾亂一方經濟發展,更對基層政治生態產生惡劣影響。為壯大組織力量,李含富在村委肆意安插親信,村集體換屆選舉時,竟然與上級黨組織討價還價,把『讓自己兒子接班』作為退下來的交易籌碼。」案件審判長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院長韓軒認為,李含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非常具有典型性。

韓軒告訴記者,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多以家族成員為骨幹,組織層級分明。犯罪手段多樣,有時明火執仗、公然打砸,有時藉故生非、伺機報復。通過向基層政權滲透,拉攏腐蝕基層黨政幹部,不斷編織「關係網」、尋求「保護傘」,包庇縱容其違法犯罪,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在基層群眾中的形象,弱化了黨的執政基礎。

經過18天公開開庭審理,李含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其餘40名被告人分別按各自所實施犯罪,依法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至一年三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保護傘」鶴壁市鶴山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游國慶、鶴壁市公安局原黨委委員劉希寬均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李含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不是個案,近兩年,河南省濟源市審理的9件涉黑惡犯罪案件中涉及農村黑惡勢力的有4件。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政法機關迅速行動、重拳出擊,向農村黑惡勢力「亮劍」。公安部部署開展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打掉了一批盤踞在農村的「村霸」「鄉霸」,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要求,堅決依法從嚴從快懲處把持農村基層政權、操縱破壞農村基層換屆選舉、壟斷農村資源、侵吞集體資產的黑惡勢力。

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檢察機關起訴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6579人,起訴破壞選舉、行賄、涉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把持基層政權類犯罪835件8602人,有力打擊了農村黑惡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清理問題農村幹部

村委會主任本應真心真意為父老鄉親服務。然而,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西瓦村村委會原主任吳化好,卻利用宗族惡勢力侵蝕基層政權、勒索企業、強占工程,最終自食惡果鋃鐺入獄。

2019年2月15日,安徽省淮南市檢察機關公訴的吳化好等人涉黑案,淮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裁定,維持大通區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吳化好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敲詐勒索罪、強迫交易罪、尋釁滋事罪,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十九年。

「吳化好是土生土長的西瓦村人,初中畢業後一直在家務農。2002年起他利用宗族勢力逐漸把持基層政權,十幾年來利用宗族勢力,一路劣跡不斷『坐大』,實施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大量刑事犯罪活動。」安徽省掃黑辦相關負責人坦言,吳化好案是當前部分農村黑惡勢力把持基層政權的一面鏡子,照出部分基層幹部失職、制度失靈、法律失效的「三失」現象。

為清除基層黨組織中的黑惡勢力,以吳化好等村幹部涉黑問題為線索,安徽各地深入開展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將155名受過刑事處罰、涉黑涉惡的村幹部清理出去。同時,對1145件涉黑涉惡案件開展逐案過篩,排查問題線索2202條,查處568件647人。

「決不能讓守法者忍氣吞聲,違法者氣焰囂張。現有的案件反映出,有的村基層組織被村痞惡霸控制,這些人本身就缺少管束,這樣的人參與到基層社會管理活動中會對社會秩序造成較大的破壞,導致社會秩序顛倒。」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看來,將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的人清理出村幹部隊伍十分必要。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各地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嚴格規範村「兩委」換屆選舉。河北、內蒙古等地對村「兩委」候選人逐一「過篩子」,堅決把前科劣跡人員和涉黑涉惡問題人員擋在門外。遼寧、甘肅、新疆及兵團等地通過幹部包村等方式,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47萬個,排查調整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涉黑涉惡等問題的村幹部4.17萬名,基層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打防結合加強監管

2020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最後一年,專項鬥爭結束後,農村黑惡勢力是否會捲土重來?如何做好農村黑惡勢力犯罪的預防工作?

「目前,在掃黑除惡過程中,從打擊犯罪的角度,各部門間配合和效率都比較高,但刑事打擊只是一個輔助手段,主要還是要在平時加強基層組織的制度建設,如重視民主選舉、減少農村人才流失等方面,從長遠治理的角度來說,這些問題都值得重視。」阮齊林說。

「人民群眾對於黑惡勢力最為痛恨,一個地方是否存在黑惡勢力,人民群眾最為清楚。」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熊秋紅建議,完善並嚴格落實舉報人、證人、鑑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相關保護措施,以消除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使其積極投身於預防打擊黑惡勢力行動之中。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與以往的「打黑除惡」相比,雖然僅是一字之差,但在內涵上卻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僅是強調「打擊」本身,而是更加重視「以防為主」和「打防結合」。

「在打擊方面,已經有實踐經驗和豐富的理論做支撐,但預防工作則是一個更加困難、長期的系統工程。從審判實踐看,農村黑惡勢力往往通過賄選、威脅等方式篡奪基層政權。因此,加強對基層民主選舉的監督,確保基層選舉不被地方黑惡勢力所掌控,是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王震說。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