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杖說明
一.用途:
登山杖主要用途是保持身體平衡及上坡省力,下坡減少膝蓋衝擊,平常用習慣登山杖,才不會造成綁手綁腳的情形。
二.登山杖構造
1、一般可分三截伸縮使用,長度:75~150cm,重量約250~270g,具有長度調整固定系統,可供快速穩固伸縮。
2、杖體材質多為航空鋁合金制,使用PU吸震防滑材料之握把,烤漆表面再加保護硬膜,鎢碳鋼杖尖型設計及所附傘型阻陷碟,能有效防止登山杖折損、塌陷。
三.性能選擇
依據登山、峭壁、一般步道等環境地形及使用性能不同而需選擇不同長度、材質及其他特殊設計之登山杖,攀登高山建議使用吸震與支撐功能較佳者;行走峭壁陡坡宜使用較短之登山杖(三截長度約60~115公分者較適合),除具備快速開/關式彈簧避震系統外,重量與收納長度以減量10﹪以上者為佳;輕量化要求極高之女士及兒童行徑一般平緩之登山步道時,則適合使用兩截伸縮長度約70~110公分配合柔軟活扣腕帶、防滑橡膠彎柄握把、軟式阻陷片及鉻合金鋼杖。
四.使用方法:
1、確實調整登山杖適合長度
(1)一般三節式的登山杖有兩節是可以調整的,開始先將登山杖全部旋松。
(2)將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長到最大限制的長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參考。
(3)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調整登山杖的長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為支點,將前臂上舉到跟上臂成90度,再將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調整到接觸地面;或者將登山杖頭置於腋下5~8公分,然後將杖尖下向調整到接觸地面為止。
(4)將登山杖的支杆全部鎖緊,另一支尚未調整的登山杖比對鎖定長度的登山杖調整到相同長度即可。
(5)調整登山杖時不應該超過登山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在購買登山杖時可先做長度調整以確定是否買到合適長度。
2、正確的使用腕帶
使用登山杖時並非緊緊地抓著登山杖的把手施力,因為腕帶的作用不只是讓登山杖不會離開自己的手腕而已。我們在使 用登山杖下坡時,登山杖所承受的衝擊力應該藉由腕帶傳導到我們的手臂上;在上坡時,手臂的推力藉由腕帶傳到登山杖 產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我們的手腕穿過腕帶時不應該直接從腕帶上方伸進去抓住把手,而是應該把腕帶拿起來,從腕帶的 下方穿入,將帶子壓在我們的手掌之中,然後再輕輕的抓住把手,通過腕帶來支撐登山杖,而不是緊緊地抓著把手施力。
五.實地操作方式:
1、平地及平緩的上坡
就跟平常走路一樣採取相同的節奏,右手臂在左腳向前同時順勢將登山杖往前帶,但是杖尖不要超過身體前面,然後頂住地面向後推,左手跟右手交互做一樣的動作。
2、較傾斜的陡坡
動作和平常走路一樣,但是手臂要往前將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體的前面,利用登山杖支撐身體往上,來減輕腿部的壓力, 必要時候可以同時利用兩支登山杖來做爬升的動作,推身體往上的時候,手掌可以放在登山杖的頂部加強推的力量。
3、下坡
由於下坡的衝擊力比較大,這時候就要利用登山杖來減輕腿部的負荷,因此登山杖的位置一定要放在身體的前面,而且必須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力量的效果,因此身體一定會向前傾斜,這個動作並不是我們下坡的自然動作,所以需要經常練習,同時要自己感覺登山杖要放多遠的位置,才能達到減緩腿部壓力的效果,而且不會拖慢原來行進的速度和節 奏。必要的時候,可以加長登山杖的長度,完全根據個人的感覺來做調整。
六.山難搜救運用:
1、第一梯次搜救人員若狀況緊急,考慮先行輕裝上山搜救,可使用兩登山杖配合一帆布架設簡易登山帳篷(搭外帳)。
2、可用於追蹤失蹤者行徑路徑:先了解失蹤者鞋子型號大小及大概行走步幅,可於岔路或地上眾多鞋印當中,以登山杖尖對齊可能失蹤者鞋印為圓心,可能步幅大小為半徑畫圓,於所畫圓心中尋找下一個可能足跡,依其鞋尖方向或重複使用此方法,推測失蹤者可能行徑路線。
3、可用於背負人員(傷者):以救助扁帶捆綁於登山杖之兩端,以頭部支撐扁帶,可使傷者坐在搜救人員背部之登山杖上, 以頭部及腰部力量背負(搬運)傷者。
備註:登山杖的使用是為了減輕腿部的壓力,進而增加身體整體性的持續耐力,因此上述的使用方法並不一定完全適合。
每個人,只要覺得其他方法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一樣可以使用。
根據生物力學的計算,有用登山杖比不用好,用兩支比用一支好,因為在步行時,會有單腳站立的時間點出現,這時單一支腳的總受力會大約是總體重(體重加負重)的3。5~4倍,所以在沒有登山杖的情況下,一個體重70kg的人負重20kg的話,在步行時兩腳 會輪流承受約300kg的重量,在這種狀況下長期下來,不論是膝關節或是髖關節,會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若此時著地腳對側的手有一個支撐物(如登山杖),並施以一個向下的力量來支撐身體,假設施力10kg,則著地腳的負重能減少約70kg,再加上護膝或是舒適的鞋子,這樣善待自己的雙腳,才能用的久,登山杖的使用也是要因地制宜,遇到不適合的地形時收起來,可以用時則多用,而且有用比沒用好,兩支比一支好,各位山友參考參考,希望大家都有一雙用久久,走久久的腳 ,
雙杖真的不錯用,增加施力與平衡點,協助你奮戰上下陡坡,能保護減低膝蓋負重傷害,有時該則收該用則用,視個人使用技巧 與習慣而論、目的就是為了更安全與防止傷害、及走得比較輕鬆愉快、而人類從懂得使用工具時、就懂得用獵物的矛或登山杖來協助翻山越嶺、那就是最早的登山杖、登山杖是歷史翻山越嶺的見證、也是人類進化的重要器具、我們人類之所以能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族群、就是我們懂得使用工具、我們的背包里的一切物品就是進化的產物。
使用登山杖前真的要打聽一下地形,有些較冷門需要攀爬的地形,這時使用登山杖還真是個累贅,有時候還真差點讓那根登山杖給害死,不過大眾化的高山步道明顯兼寬闊點,使用登山杖的確是好處多多。
現在上山拿登山杖的人是來越多,但是常常看到許多山友把登山杖當拐杖來用,爬到最後不但腳沒有省到力氣,手卻特別酸!我想很多人忽視了登山杖上腕帶的使用。
登山杖設計的目的就是讓你在登山的過程中更省力,so當你在使用登山杖時,是不應該緊握著握把的。
再次強調當用則用 當收則收、中級山之踏勘 確有部分路段不適合使用登山杖、但有一原則 、登頂只完成一半路途、下山才是登山杖最大發揮之處、尤其過溪,斷崖可確保支點更多,安全更有保障、不管單或雙杖總比沒拿好。
通常一支, 下山用雙杖。 要收起登山杖, 我的方法是在背帶胸前有孔的地方扣上一快扣, 不用時就收起扣在胸前, 還算方便, 不用拿在手上阻礙活動。
只要每個方法都嘗試(雙杖、單杖、無杖) 就會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經驗多了,自然就會依行程內容的不同而做不同的選擇。
真是不解為什麼用雙杖才是正確的用杖觀念?
小弟先前也是使用雙杖,後來改用單杖、因為用兩枝太不划算了,真的用到的機會太少了、就理論來講,雙杖比較能減輕雙腳的負擔,更能幫助平衡、再者,忽然陡上或陡下要重新調整長度也煩人、最困擾我的是拍照,兩隻手掛了兩把杖,還要掏相機,拉拉鏈,開機,定焦,拍照、往往我爬山目前最大的學習在於步伐和呼吸的調整、前輩常云:下山靠技術。我深有同感,登山杖能幫的很有限、拉樹枝,踏點 的尋找,腳步的輕重也都很重要、走到一定程度還能感受到肌肉的感覺,我認識幾個朋友,也不見他們拿登山杖、我想原因無他,只是他們更懂得如何和山相處、現在我還是帶雙杖上山、只不過用到兩支的機會並不多、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借給沒有登山杖的山友。
事實上一支登山杖是必要的,除了可以減輕關節的負擔外亦可保持身體的平衡,對於韌帶常受傷的人來說更是好用。
易彎曲,較耐用。鈦金屬的好聽不見得好用,太軟是主要原因。雖然標榜是記憶金屬,但受力後照樣彎給你看,當然杖體彎了伸縮不易就報銷了。
碳纖維的較輕較細,價格高是最大缺點,因為登山杖是"消耗品",這點請大家要認知,不管再好的登山杖只要其塑膠配件或杖體磨損或彎曲就等於銷了,再貴的登山杖一樣得丟掉,當然啦,留下來當古董做紀念也可以,就是不要再用它。致於杖體材料怎麼分辨,告訴你,沒輒,所有的登山杖都烤漆烤得漂漂亮亮的,難分辨。通常鈦或7075的會標示出來,但真假則要看你對這家牌子信不信任了。
原則上我用登山杖會先挑適手的,再來看價錢,丟了不會覺得可惜的就可以。
|(www.maihuwai.com)推薦你喜歡的戶外裝備
|微信號:maihuwaicom
喜歡的朋友就來訂閱買戶外(微信公眾號:maihuwaicom),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heiWnMBnkjnB-0zFq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