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美盟國對俄羅斯又打出一記重拳 堪稱核打擊

2020-03-10     張殿成軍情觀察

近年來,美國率領北約一路東擴,兵鋒直抵俄羅斯的家門口—烏克蘭。然而,俄羅斯通過出兵敘利亞,成功實現了「圍魏救趙」,不僅增加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而且還減輕了俄在歐洲方向的壓力,這就意味著美國對俄羅斯的軍事施壓已經失效。於是,美國又祭出了整垮蘇聯的戰法,企圖搞垮俄羅斯。

當年,蘇聯能夠稱雄於世,與美國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當重要。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依靠大量石油出口,又趕上石油價格上漲,獲得了巨額的外匯儲備。而美國正是看準了蘇聯對油氣出口的依賴,實行逆向石油衝擊戰略,與產油大國沙特聯手打壓油價。從1985年9月起,沙特取消石油限產保價措施,石油日產量從200萬桶增加至1000萬桶,隨之國際油價由35美元/桶跌至12美元/桶,最低時甚至不足10美元。當時蘇聯以為,國際油價下降,屬於轉瞬即逝的市場現象,而對西方「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戰略意圖估計不足。最後,蘇聯耗盡了外匯儲備,甚至連運到港口的糧食都無錢支付,最終超級軍事大國,在能源戰下宣告解體。

美國戰略家、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在過去數十年里,美國先後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及利比亞戰爭,甚至是現在的敘利亞戰爭,同樣都是著眼於對石油資源的掌控。近日,沙特與俄羅斯又因石油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由於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沙特希望與俄羅斯進行合作,進一步減少石油生產,從而遏制油價暴跌的局面。不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俄羅斯的考慮可不止於此,而美國正是莫斯科決定不與沙特合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來,隨著頁岩油技術不斷提升以及開採成本的下降,美國一度成為超過沙特的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如果美國再度發起能源戰,會擁有更多優勢,比以往更便於施展身手。要知道,美國掌控著全球主要的中東及北非的油氣資源,還有油氣資源的交易定價權。全球石油價格是漲是跌,不僅與市場供給與需求有關,更要看美國的眼色。對於美國來說,國際油氣資源上漲,美國石油利益集團自然可以獲得超額經濟利益;但能源價格暴跌,卻有利於推進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再工業化和搞垮俄羅斯的雄心盾。所以,在經濟利益與戰略利益面前,特朗普顯然選擇了後者。

其實,美國與俄羅斯的能源暗戰已經持續多年。如果說全世界哪個國家能扛得住能源價格的衝擊,第一個就是美國。這次在沙特和俄羅斯就原油減產問題談崩後,沙特又打出了一記重拳—大幅增產+主動降價,堪稱核打擊。從4月開始,沙特原油日產量將由現在970萬桶增至1000萬桶,甚至會超過1100萬桶。同時,沙特還宣布對原油價格進行下調。目前來說,俄羅斯經濟結構過於依賴能源的狀況,更甚於蘇聯時期。而在美歐持續制裁之下,再加上在敘利亞的巨額軍費投入,俄羅斯的經濟一直呈現下滑的趨勢。如果國際石油價格繼續下跌至30美元以下,甚至20美元左右,資本持續外逃將讓俄羅斯不堪重負,雖不至於重蹈當年覆轍,但也足以要其「半條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hOrxXABgx9BqZZIna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