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校友圈中
除了「深圳校服」
校友們討論度最高的就是「學校食堂」了
中小學畢業後
很多人對學校食堂唯一懷念的
就剩食堂阿姨手抖那一瞬間了
吐槽食堂
往往是校友聚會的一道「硬菜」
前不久,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做了一件在全國校園來說比較超前的事。
這些部門委託深圳市疾控中心牽頭制定的一份標準,正式「落地」執行!它就是——
《中小學生營養配餐指南》
這意味著,今後在深圳的中小學食堂,飯菜怎麼做、怎麼配,不能全看飯堂老闆水平高不高、掌勺師傅心情好不好、分菜阿姨的手抖不抖,一切得由科學「說了算」,目標只有一個: 要好吃,更要營養!
《指南》要求,做到食物多樣、營養均衡,適時調配,注重營養與口味相結合,尤其強調要增加奶類、蔬菜、水果、堅果。
比如——
- 每天提供的食物種類應不少於12種、每周不少於25種
- 每天至少提供3種新鮮蔬菜
- 每天提供至少1種新鮮水果
- 每人每天提供300g以上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 建議每人每周提供50克至70克堅果
- ……
目前,全國範圍內僅有深圳等個別城市建立了中小學營養配餐的 地方標準。
以後在學校該怎麼吃?
這份「乾貨」安排得明明白白
《指南》要求學校食堂和供餐單位,應在滿足中小學生生長發育所需能量和營養素需要的基礎上進行 食物同值互換,做到 食物多樣,適時調配,注重營養與口味結合。
具體來說,《指南》當中有這22條建議,值得家長和學生關注——
深圳中小學食堂的「22條軍規」
1.每天提供的食物種類應不少於12種、每周不少於25種。
2.主食應包括米、面、雜糧和薯類,避免長期提供同一種主食。
3.每天至少提供4種以上新鮮蔬菜 (只供午餐的學校至少提供3種以上),保證一半以上為深綠色、紅色、橙色、紫色等深色蔬菜。
4.適量提供菌藻類, 但禁止使用野菜、野生菌。
5.每天提供至少1種新鮮水果。
6.優先選擇水產類或禽類,畜肉以瘦肉為主,少提供肥肉。 魚類首要考慮安全性,選擇刺少、易取肉的魚類,可製作成魚丸、魚餅等。
7.每周提供1次動物肝臟,每人每次20g~25g。
8.蛋類可於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於一餐提供。
9.每人每天提供300g以上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10.每天提供大豆或大豆製品,如黃豆、豆腐、豆腐乾、腐竹、豆腐腦等。
11.建議每人每周提供50g~70g堅果。
12.經常提供富含鈣的食物:奶及奶製品、大豆及其製品、深綠色葉菜和水產類等。
13.經常提供富含鐵的食物:動物肝臟、動物血、畜瘦肉和魚類等。
14.經常提供富含鋅的食物:貝殼類、動物內臟、魚禽肉類和奶類及其製品等。
15.經常提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動物肝臟、蛋類、深色蔬菜和水果等。
16.經常提供富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食物:大豆、堅果、肉類和全穀類等。
17.學生餐要清淡,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g,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g。建議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食用油。
18.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之間進行為宜。
19.烹調以蒸、燉、燴、炒為主, 儘量減少煎、炸等烹調方式。
20. 不制售冷葷涼菜、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
21. 不得加工製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22.學校應及時將供餐食譜向全校師生和學生家長公示。
以上標準雖然是針對學校食堂及供餐單位,但其中的原則其實是通用的, 對家長平時給孩子做飯也可以帶來參考。
信息來源: 深圳教育、深圳疾控、福田教育
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