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

2019-10-24     每天好習慣

真正的教育來自生活,社會就是學校,只有把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體會真正的含義,懂得生活的不宜。

很多孩子不懂得父母賺錢的辛苦,就算你跟他說無數次賺錢不宜,我們要勤儉節約的道理,孩子也不會有多少感悟,因為他根本沒有體會過賺錢的辛苦。

育兒永遠是父母們最關心的話題,尤其是80、90後的父母,他們對上一輩的老舊教育方式並不滿意,但身邊又沒有可行的方法用來參考,因此,難免會對育兒問題感到困惑。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懂得生活的道理呢?

學會放手,讓孩子融入到生活中,通過行知教育讓孩子明白生活的道理,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前段時間,我的孩子參加了「一元挑戰城市生活」的活動。我覺得這是一個活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他讓孩子真正的融入到了社會中,用切身的體會去領悟生活中的道理。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只給孩子一元錢,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在人來車往中,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群,沒有通訊設備,沒有額外的現金,他們該如何度過?該如何生存下去?

這不僅僅是對他們情商、智商、財商的考驗,更是對心態、膽識、和基本生存能力的磨練。當孩子走出家庭的庇護,沒有了任何幫助和依靠,他們平常養成的膽小、嬌氣、拖拉、懶惰的品性都將被清零。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反而能夠激發他們身上所有的潛能。

很多在家脾氣不好、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們,在這裡他們必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人際關係、和大家團結在一起。

很多在家沒有擔當的孩子,為了完成任務,為了能夠為自己和小夥伴們賺的午餐錢,主動站出來當隊長,擔起了這份責任。他們懂得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懂得了互幫互助的道理。

他們把錢聚集到一起,去超市低價買東西,再高價賣出,以此來賺的差價,或者幫別人幹活,通過勞動賺取錢財,他們用等價交換的方式為自己,為團隊一分一分的積攢午餐錢。

有的孩子為了賣出一件物品,被拒絕了無數次;有的孩子在烈日下發傳單;有的孩子在幫別人打掃衛生等等,他們在完成每一項任務的時候,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他們在同伴的鼓勵下,不言放棄直到完成任務。這樣的孩子是你在家裡能看到的嗎?

有的孩子中午只給自己賺得了一個包子和一瓶水,坐在地上狼吞虎咽的吃著。甚至有的孩子直到下午2點都沒能吃上午飯,卻仍然在努力的工作著。

當孩子完成任務後,向陌生人借的電話告訴父母自己的情況時,很多父母熱淚盈眶。其實他們不知道父母一直在後台時刻關注著他們的進展。不管他們中午吃的什麼,能不能吃飽。孩子們的表現都已經讓所有的父母感到驕傲。

很多孩子任務結束來到父母身邊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我現在知道賺錢有多麼不容易了,我以後不會亂花錢了也不會在挑食了。

我想通過這次活動,很多父母都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孩子在我們身邊就有那麼多的毛病、那麼的不懂事。當我們放手讓他們獨自面對一切的時候,他們就瞬間變得懂事、乖巧、勇敢、有擔當了呢?

孩子需要成長,但孩子成長的前提是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要再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讓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去體會生活。因為真正的教育來自生活,社會就是學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_HQAW4BMH2_cNUgf7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