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年歷史的香港海洋公園面臨倒閉危機,拿什麼留住港人集體記憶的樂園?

2020-05-22   華輿

原標題:43 年歷史的香港海洋公園面臨倒閉危機,拿什麼留住港人集體記憶的樂園?

編輯:崔相光

5月11日,香港海洋公園仍處於關閉狀態,自1月26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閉園至今已超過100天。受去年修例風波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香港海洋公園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中新社·華輿訊 香港兩大主題公園之一的海洋公園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面臨倒閉危機。

海洋公園及香港特區政府5月11日突然宣布,因疫情下閉園逾3個月,損失7億元,該主題樂園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若政府不救亡,園方營運資金下月將「枯竭」,將會倒閉。故政府15日將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54億元資金,其中30億元用以償還商業貸款,其餘用於資助公園未來1年的營運。

最近這則新聞讓許多喜愛香港這座城的人們心疼、感嘆。許多市民和訪港旅客兒時成長、家庭遊憩的溫馨記憶,會否就此塵封在舊時光里?

擁有43年歷史,承載著港人和遊客的美好回憶

1977年1月10日開張的香港海洋公園,已有43年歷史,是香港首個主題公園,承載著許多港人和遊客的美好回憶。

早年的海洋公園平淡經營,2003年非典(SARS)疫情過後,海洋公園也一度陷入財困。「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其後接手出任公園主席,實施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入萬聖節主題活動等,適逢「自由行」政策實施,令公園入場人次屢創新高。不過近年來,海洋公園虧損嚴重。

內地遊客曾是香港海洋公園的主要客源。(中新社資料照片 張煒攝)

「當我擔任主席時,海洋公園極具個性,而現在它變成了普通的遊樂園。」當盛智文見證海洋公園由興盛走向衰落,他認為公園急需改變經營理念,具創意性和互動性的主題公園才能在全球立足,而海洋公園在機動遊戲等方面已經過時,無法吸引到遊客。

2019年9月19日,受修例風波影響,內地訪港遊客大幅減少,海洋公園的「沖天搖擺船」上只有一位遊客。(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周文港指出:「海洋公園作為香港城市和旅遊業的重要地標之一,是訪港旅客必游之地。近年旅客人數不斷下跌,當然與公園老化和定位未能與時並進有關,再加上修例風波導致來港旅客人數大減,直接令每月開支逾1億元的海洋公園損失近20億元現金流。由此可見,海洋公園現在的危機是由內外因素交迭造成的,園內的旅遊設施和從業員,無可否認都是『攬炒』下的犧牲品。」

2019年9月10日,受修例風波影響,內地訪港遊客大幅減少,海洋公園售票處門可羅雀。(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表示,海洋公園是香港市民一個很重要的遊玩地方,也是海外旅客心中,香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景點,若倒閉將會非常可惜。

7000多隻動物將何去何從?

海洋公園裡的大熊貓正在進食。(中新社資料照片 張煒攝)

香港並無動物園,海洋公園對於下一代認識和了解動物具有教育意義。園中目前飼養了大熊貓、海豚、企鵝等7500隻動物,其中不少是瀕危的保護動物,它們的去向和生活現況引起社會關注。

日前,中新社記者就此向海洋公園查詢,獲知園內的動物目前仍然生活如常,並未因為海洋公園陷入財困而「缺糧」。但這些動物數量龐大,每天的開銷不菲。

2020年1月19日,「黑暴」暫時收斂,疫情尚未蔓延,海洋公園曾迎來久違的入園人潮,大批觀眾觀看大熊貓。(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海洋公園方面介紹,單單是來自四川的「國寶級」大熊貓「盈盈」和「樂樂」,食量就十分驚人,它們每天需要攝取4300至5500千卡路里熱量的食物,相當於人類進食20碗飯或20個漢堡包。

「盈盈」和「樂樂」最喜歡吃竹子、紫薯、胡蘿蔔、沙葛、蘋果和梨。海洋公園還表示,大熊貓的懷孕期長達2個月至1年不等,但大熊貓寶寶只有在出生前大約兩個星期,才可被超聲波偵查到,所以大熊貓的保育工作是十分困難的,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照顧。

海洋公園裡備受歡迎的川金絲猴。(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此外,園內的瀕危動物還有川金絲猴。首隻在香港誕生的川金絲猴「樂奇」非常聰明,金髮加大眼的它,1歲的時候不但可以自己整理頭髮,更可以為父母整理儀容。它雖然活潑好動,但量體重的時候都能乖乖地坐在體重秤上。

川金絲猴平日裡喜歡吃蔬菜葉子和水果。

由於疫情來襲,海洋公園關閉停止營業超過3個月。但園內的動物需要喂養,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海洋公園指出,其中喂養大熊貓、南澳洲樹熊、太平海象等動物花費的飼養費用相對較高。

2020年1月19日,「黑暴」暫時收斂,疫情尚未蔓延,海洋公園曾迎來久違的入園人潮,海洋劇場裡人氣爆棚。(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對於目前的生存危機和未來的打算,海洋公園也表示:「海洋公園一向以保育為本,一直全力維護動物福祉,以人道方式對待園內所有動物。若公園必須倒閉,公園團隊必定以動物福祉為依歸,積極為園內7000多隻動物尋找適當的居住地方。屆時,香港亦會失去一批寶貴的動物保育大使,香港人將失去與動物接觸、認識自然生態和學習保育知識的機會,是香港的教育及保育工作方面的一大損失,故此,我們會盡力保住公園,亦希望香港人支持公園。」

在疫情期間,公園內動物的喂飼安排並沒有重大改變。公園員工一如既往細心照顧園內的各種動物大使,密切觀察它們的健康情況,獸醫持續對動物作健康檢查、觀察和指數測量,確保動物健康。

大灣區「一程多站」能否令公園「劫後重生」

海洋公園的主要遊樂設施。(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海洋公園可以如何轉型?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認為海洋公園需要調整定位,重新出發。

邱騰華指出,海洋公園內的機動遊戲開支負擔過重,要調整相關開支;公園應脫離傳統主題公園的發展模式,將重點回歸保育工作,可利用園區的地理位置優勢,拓展更為多元化的休閒娛樂活動等。

可以欣賞無敵海景的公園纜車是海洋公園的一大賣點。(圖片來自中新社 張煒攝)

周文港指出:「海洋公園其實已在進行水上樂園等一系列工程,希望令娛樂項目更加多元化,增加吸引力。未來公園若無法兼顧多重業務,可把例如酒店等業務委託給第三方管理,賺取固定租金收益,或是兼顧會議展覽和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等,增加收入來源。」

中新社,2020年5月19日,《中新時評:「不能再這樣下去」 香港亟需以團結、重建祛除綏靖、破壞》

中新社,2020年5月19日,《香港立法會續審海洋公園「救亡撥款」》

中新社,2020年5月15日,《香港海洋公園存亡之秋 7000多隻動物將何去何從?

中新社,2020年5月15日,《香港旅遊業界:海洋公園是代表性景點 其存亡影響過萬從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