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跑步學院2019姿勢跑法L2教練課
美君跑步兩年了,跑得很棒,從小白一路到馬拉松常客,成為朋友圈裡的勵志榜樣。她從一開始的嘗試跟隨,到痛苦堅持,到發現快樂,再到欲罷不能,最近,她突然發現熱情在退卻,吊兒郎當,有時甚至很多天都不跑了。她在想,這到底是怎麼了?
志偉跑步三年了,水平雖然不是頂尖,但也算老鳥,表現穩定。他加入了市裡的長跑協會,為人熱心,忙前忙後,照顧新人,還經常組織活動。雖然老婆總抱怨他只知道跑步不顧家裡,但他還是樂此不疲。
大為跑步五年了,寒來暑往,從不曾兩天以上不跑步,可謂資深跑友。雖然成天說不忘初心、健康跑步一輩子,但最近心裡總覺得憋屈,這都跑五年了,剛開始兩年進步明顯,可這幾年怎麼就徘徊不前?那些新手大叔都一個個超過了自己。哪裡不對呢?
這些場景你是否熟悉?我們一路跑著跑著,從痛苦跑到歡樂,從激情跑到困惑。總有一些時刻,我們會停下來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跑步?跑步真如我們曾經想的那樣嗎——給我們帶來健康,催我們奮進,讓我們思考,將我們融入人群,帶我們登上高峰?
01你為什麼跑步?
一個新手或者一個跑了很多年的跑者可能會回答:為了健康。
一個跑了一兩年的跑友可能會回答:為了快樂、為了交友。
一個跑了三五年的跑友可能會回答:為了實現、為了修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沒有對錯。這些答案或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但在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確定的答案。我個人本階段的答案是:看重跑步對生活秩序的重塑,對精神狀態的提升。
圖片源自:跑步學院2019姿勢跑法L2教練課
我的生活曾經混亂不堪,一地雞毛。現在有秩序多了,有了更多掌控感,雖然雞毛沒變成鑽石,但它們變成雞毛撣子了——最起碼不再混亂。
清晨跑步,引領生活的秩序,每天準時起床,天氣好跑步,天氣不好室內運動,然後精神煥發地開啟一天的生活。精力變好,思緒清晰,然後就可以聚焦,忙而不亂;也有時間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
02關於跑步,我們需要的思考
>>>> 跑步是良好的身心調節手段
工作緊張,生活焦慮。放下這些,我們去跑步了。
在跑步中,放空自我。身體在運動,血液在加速循環,廢物在加速代謝,多巴胺讓我們快樂,內啡肽讓我們平靜,腦中的弦逐漸鬆弛,緊張消失。汗出的舒暢,身心如此放鬆。這種酣暢淋漓,讓人久違。
>>>> 跑步的獨處與群歡
每天總有做不完的事,裹挾、撕扯著我們的喧囂生活,這讓人身心俱疲。跑步是我們難得的獨處的機會。在跑步中與自己獨處,與自己交談。放下瑣事,重整旗鼓,滿血復活。
跑步也是很好的相聚方式,邊跑邊聊,分享歡樂,互相學習。一群人可以抱團取暖,互相鼓勵,加入群體,可以讓我們走的更遠。
圖片源自:跑步學院2019姿勢跑法L2教練課
有的人從安靜中獲得能量,有的人從與別人的交互中獲得能量,這決定了你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跑,還是跟朋友一起跑。但不管是哪種人,都需要學會獨處,也需要進入群體向別人學習,接受積極的影響。
>>>> 不能瞎跑,要尊重規律
任何事情都有其規律。長跑的本質是耐力,如果你的目標是完賽,你需要提升的是耐力,而耐力的訓練方式是低強度長時間。平時慢慢練,賽時慢慢跑,才能跑得更遠。
如果已經有幾次完賽經驗,想要提高完賽速度,那麼就涉及到速度提升訓練了。長跑中的速度,主要來自三方面:基礎有氧能力的提升,有氧閾值的擴展,動作的經濟性。基礎有氧能力的提升來自於長期慢跑訓練,有氧閾值的擴展來自速度訓練,動作的經濟性來自技術訓練。
跑步技術本質上是解決能量的高效運用和避免傷病。僅僅從功利的角度去看(先不考慮對生活的影響),傷病大機率會讓訓練中斷,計劃泡湯,這是跑者難以容忍的。技術不對,能效比低,很多能量無謂消耗。
圖片源自:跑步學院2019姿勢跑法L2教練課
本來一箱油剛好到終點,結果跑了四分之三就耗光了,如何達成目標?或者反過來說,本來多半箱油就能開到終點,因為技術問題,需要一整箱油,而為獲得這一滿箱油,平時要更多的訓練量,消耗更多的時間。
>>>> 關於堅持
很多跑友,跑著跑著,越玩越大。有人是發現了自己的價值,這自然是好事。而有人則是出於不甘人後的攀比本能,沒有仔細思考過到底為了什麼,臣服於不斷升級的慾望,正如玩一場永不休止的遊戲,直到宕機時才悵然所失。
很多時候,能長期「堅持」跑步,並非意志力強大。初始階段,或許需要一些意志力,用以克服原來的慣性。一旦上道後,就停不下來了(只要不過量),不跑就不舒服。跑步的和遊戲其實一樣,是多巴胺的獎勵機制讓我們趨之若鶩欲罷不能,這是同樣的成癮機制。因此,不必為你的堅持而感動,那尋求獎賞的本能,就像老想著吃糖的小孩。而在馬拉松後程經過痛苦堅持,反覆自我鬥爭,最終達到終點,才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或許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通過堅持長跑,培養做任何需要長時間完成的事情所需要的耐力。因為長跑是一件要持續、長時間投入的運動,任何想速戰速決的想法都是危險而無用的。沒有投入時間的耐心,就不會獲得耐力。每個長跑愛好者,都是長期主義的修行者。
>>>> 村上春樹: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村上的這句話,道出了耐力運動的真諦。有人把這叫自律,其實背後的道理是具身認知。具身認知是心理學名詞,意為用行動影響思想(認知)。
當我們不想跑時更要立刻去跑,那麼腦中拉扯著我們癱在床上、貪戀被窩的懶蟲,它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小,因為你開始動了,行動就是對它最大的反擊。而原先腦中的理性,根本無法戰勝本能驅使下的情緒。
很多時候,把自己交給身體,而不是混亂的大腦。因為身體忠實,大腦狡詐。身體服從於多巴胺、內啡肽,大腦服從於想像、情緒,以及少見的理性。大腦的內置程序就是節能,任何耗費能量的事情它都要審核再三,不惜動用情緒來擊退你的理性。
行動的作用是什麼?刻畫溝回,強化路徑。通過一次又一次不假思索的行動,讓大腦中的溝回越刻越深,直至成為新的本能,成為默認設置,被大腦放行。
>>>> 喬治·西恩:跑得越遠,離自己越近
跑到這個境界,就觸及存在的意義了。
冥想的原理,即面對一切起心動念,只是置身事外,讓它在,看著就好,不做評判。抽身而出,才能看清自己,走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看,跑步成為了修行的方式。然而,跑步只是眾多方式中的一種,不必神話。琴棋書畫、極限運動,或者工作本身,投入進去,產生心流,都可以是修行。
無論你是因為減肥開始跑步,還是為了健康,或是因為喜歡這項運動,你都可以通過堅持跑步獲得自己想要的。在奔跑中更了解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請堅持跑步,你會遇見生命中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