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近,橫跨金沙江連接雲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的葫蘆口大橋成了網紅橋,該橋於1996年開工建設,1998年建成通車,全橋長223.02米。因該橋處於白鶴灘水電站淹沒區,隨著電站的下閘蓄水,這座大橋禁止通行,就此它完成使命,即將永久的沉入江水中。這座伴隨我們走過了23年的大橋也將成為人們永遠的回憶。
這是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閆科任 攝
【正文】即將消失的葫蘆口大橋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熱點。網友青黛來到大橋與它合影,並留言:「見證了大橋的興建,也見證了它的歸宿,想想這20多年的時代變遷,心裡平生許多感慨。」網友大烏蒙發了一組葫蘆口大橋的照片,同時用簡短的留言介紹了大橋:「1998年4月20日建成通車的金沙江葫蘆口大橋,因白鶴灘水電站下閘蓄水,光榮的完成了23年的通車使命,將永久沉沒在100米下的庫底。兩岸人民將永遠記住這座大橋。」網友梵修,翻出了24年前自己童年時與大橋的合影,感嘆時間太快,表達對大橋的不舍。
這是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閆科任 攝
電話採訪【同期聲】網友梵修:葫蘆口大橋見證了川滇兩岸的發展,也承載了我個人青春的回憶。看見他逐漸被淹沒,心中感到非常的不舍又萬分的遺憾。因為工作的原因,在淹沒前來不及再拍一張合影。葫蘆口大橋使命的完成,也說明白鶴灘水電站建設接近尾聲。這將給巧家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祝願巧家的明天更美好!
這是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閆科任 攝
除了網友們的感慨,還有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關注葫蘆口大橋近十年,他就是攝影愛好者張萬高。張老師從十多年前愛上攝影以後,葫蘆口大橋就成為他常去採風的地方。
【同期聲】攝影愛好者張萬高:葫蘆口大橋從九六年開始建,九八年建成通車。當時我們這地方沒有那麼大的橋。這一座橋短短23年,說小一點給出行帶來了方便,說大一點為兩岸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庫區金沙江葫蘆口段,低處的老大橋即將被淹沒(無人機照片)。閆科任 攝
【正文】到目前,張老師光葫蘆口大橋不同角度的照片就有近百張。在聽說白鶴灘水電站下閘蓄水後,張老師更是一兩天就要帶上設備去大橋拍一趟。就在我們聯繫他採訪的當天,他都在大橋拍攝。
這是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閆科任 攝
【同期聲】攝影愛好者張萬高:前三天我去看,橋墩還在水上面。今天我去看,橋墩已經在水下四五米了。這座橋我是慢慢的看著它從無到有修起來的,我現在還要記錄他從有到消失的整個過程。我不僅記錄這座橋。巧家境內100多公里金沙江我已經記錄了近十年。記錄一些人們即將看不到的東西,讓後輩子孫看一下,百里金沙江畫卷沒有淹沒之前的地形地貌是怎麼樣的。
這是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閆科任 攝
【正文】據悉,金沙江葫蘆口大橋橋面位於海拔680米處,根據巧家縣人民政府關於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下閘蓄水的通告,按照蓄水進度,到4月10日壩前水位將抬升至690米;到6月底壩前水位預測將抬升至775米。也就是說,4月10日金沙江葫蘆口大橋將被淹沒。到6月底,大橋處於蓄水水位百米以下。
4月6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庫區金沙江葫蘆口大橋(無人機照片)。閆科任 攝
【編後語】熟悉的橋啊,或許橋面上蹣跚過我們童年的稚嫩,或許橋欄上依偎過我們青年的幻想……一座橋架起了一段美好的回憶。正如網友「渴望簡單」在留言中所說:其實,大家留戀的不僅只是一座大橋,是沉澱心底永久的記憶;關注的不僅只是巨型電站建設背後的驚人成就,更多的是廣大移民群眾舍小家顧大家建新家的家國情懷。
4月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庫區金沙江葫蘆口段,低處的老大橋即將被淹沒,部分公路已被淹沒。閆科任 攝
此刻,讓我們應該感謝葫蘆口大橋23年的認真值守,感謝它的陪伴。大橋即將淹沒,我們雖然有不舍,但仍要說再見,畢竟,明天會更好。(巧家融媒記者 陳運紅 饒兵 視頻部分圖片由張萬高提供)
更多新聞
巧家縣2021年4月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名單公示!附投訴舉報電話 巧家縣人民政府關於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下閘蓄水期間部分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巧家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火葬區的通告
巧家縣人民政府關於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下閘蓄水的通告
巧家人快來!我們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內附巧家接種點
編 輯丨閆科任 卯明濤
更多權威資訊 請識別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