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久失修的路燈亮了,基礎設施修繕提升了
小區環境整潔美麗了
……
看著身邊環境的新變化
社區居民無一不喜笑顏開
而帶來這可喜變化的背後
業委會黨支部在業主自治中的引領
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為加強黨對業委會領導,以黨建破解無物業小區的治理難題,全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香灣街道北堤社區全力推進漁民小區紅色業委會的建設工作。
總的來說,北堤社區
聚力「四做」、打造「四紅」業委會
充分發揮業委會黨支部
在業主自治中的引領作用
下面一起看看到底是哪「四做」
打造怎樣的「四紅」業委會
做黨的「傳聲筒」
實現紅色引領
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
推動各項政策在居民群眾中落地生根
業委會黨支部成員積極上門入戶
收集群眾意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漁民小區的居民以老人家居多,業委會的工作人員平均年齡65歲以上,但大家總以一股熱誠投入工作。
「大愛無疆」附加補充醫療保險政策推廣期間,在社區的指導下,業委會工作人員上樓下樓,挨家挨戶敲門講解,遇到行動不便或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家,同是老人的業委會成員還得頂著老花鏡和居民摸索著操作使用,不辭辛苦來回奔走,就是為了使小區業主能及時知曉、享受惠民政策。
做業主的「主心骨」
創建紅色機制
社區黨委牽頭,由社區黨委、業委會黨支部、業委會和議事代表等四方人員組成了聯席會議,開展小區物業自治、環境整治提升等小區公共事務的管理,成功構建了「紅色+」議事協商機制。
漁民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基礎設施老化、停車空間緊張、景觀綠化缺乏管理等問題常被居民垢病,業委會黨支部成立前,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紅色業委會建立後,「四方」聯席會議充分發動居民參與議事,歷經6次會議討論,最終達成小區環境提升整治方案,籌集改造集資款共17100元,並撬動社會資源,引入城市參與式規劃資金20萬元參與改造。
目前,小區修繕提升工程已進入施工,預計春節前後能給居民送上一個整潔美麗的小區環境。
做業主的「和事佬」
打造紅色隊伍
漁民小區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環境衛生、水電公攤、公共空間管理等各種矛盾凸顯,鄰裡間爭拗不斷。
社區黨委多次做工作,發動退休職工參加業委會,並在業委會成立了黨支部。漁民小區業委會成立黨支部後,不再停留在物業自我管理上,更加細緻深入到群眾中,及時協調解決鄰裡間矛盾糾紛。
漁民小區某業主房子因排污管長期滲漏引起電箱線路漏電跳閘,業委會黨支部聽到情況反映後,積極介入調解,第一時間配合社區黨委做好群眾矛盾化解工作,並安排工人進行維修,切實使矛盾化解在源頭,維護了小區和諧穩定。
做業主的「貼心人」
享受紅色服務
群眾關心的問題能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才能使黨組織獲得群眾認可。業委會黨支部成立後,充分發揮了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不斷撬動各方資源,為居民辦實事、解難題。
漁民小區路燈年久失修,原有線路全部不能使用了,在業委會黨支部成立前,維修資金一直籌措不足,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業委會黨支部主動擔當,兩次入戶發動居民集資,共籌得7300元,還遠遠不足預算金額;業委會黨支部積極聯繫上級黨委,最終通過 「民生微實事」申請解決款項不足問題。亮燈工程亮民心,業委會黨支部進一步凝結了小區民心,增強了老百姓對黨組織的歸屬性。
改造前 改造後
漁民小區有困難老黨員因病住院,業委會黨支部了解情況後及時向社區黨委反映,多方爭取到臨時救濟金5000元,並將黃某列為社區「居家探訪」和「送學上門」的對象,把黨的關懷傳送給困難老黨員,幫助其渡過難關,貼心解決了難題。
他們是將黨和政府的政策傳達給業主的「傳聲筒」
是帶頭為業主解決困難的「領頭雁」
也是協調處理業主的鄰里糾紛「老娘舅」
「紅色業委會」
讓百姓安居笑顏開,美好生活甜如蜜
編輯:黃秉釗
素材來源:香灣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