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節日」退燒!萬聖節為何遭遇「滑鐵盧」?這一點原因最重要

2019-10-31     旅圖君

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前兩天,大街上祭祀燒紙的人非常多,那是因為,咱們中國人又到了一個祭奠祖宗的日子了,也就是傳統的「十月一」。

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亦是道教五臘日之「民歲臘」,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而馬上就要到來的11月1日,則是西方的萬聖節,那麼什麼是萬聖節呢?萬聖節起源於凱爾特人傳統的鬼節。後來經過基督教的改造成為了紀念聖人的節日。在十九世紀被逐漸復興成一個有宗教色彩的世俗節日,並傳播到世界各地。

前兩年,萬聖節在中國一度非常火熱,尤其在學生當中非常受歡迎,完全不亞於西方的聖誕節,可今年的萬聖節就要來臨了,我們似乎完全感受不到這個節日的一點氛圍。

據有關媒體報道稱,今年的西方「鬼節」萬聖節在中國遇冷了!

眾所周知,骷髏頭、南瓜燈、斗篷、巫師帽……這些都是最具萬聖節的元素,可在往年賣的很火熱的市場裡,今年非常的冷清,很多商家表示,今年進貨挺少的,因為現在外國人的節不怎麼過。中國本土的節日比較隆重,尤其像是10月1號,國旗都不夠賣,都是搶搶的。這是江蘇武進的相關媒體所報道的。

那麼,為何以前火爆的洋節日,突然間就熱不起來呢?

其實,西方節日的興起,源於以前西方的強大,人的心中總有一種崇拜強者的思維,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所謂的崇洋媚外,這在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在中國興起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可問題是,現在的中國,已經逐漸強大了起來,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人的思想認識眼界都比以前提升很多,只有自己強大,才會自豪,才會去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些舶來品,最終發現他們的內涵遠不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深刻,所以開始逐步淡化這些洋節日。

還有一個原因,也就是以前過這個節日的年輕人變了,90後走向成熟,00後不屑一顧,甚至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過這些洋節日毫無意義,加上現在國家和老百姓越來越重視我們自己得傳統節日,所以這些洋節日在中國遇冷,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家對這些「洋節日」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CvJIG4BMH2_cNUg9H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