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行業還在持續向前,身處其中的經紀公司也正摸索循環、變換打法。在與哇唧唧哇及龍丹妮本人的接觸當中,我們梳理出了關於哇唧唧哇未來走向的三個關鍵詞:矩陣、家族和消費。
作者 | 王亦璇
4月2日,是哇唧唧哇成立四周年的紀念日,內部的「哇人」們更願意稱這一天為「WAJILAND 4 FUN」。
WAJILAND意為花園,亦為「樂園」,其中包括了哇唧唧哇垂直細分的八大業務,園區各自獨立,又彼此襯托。而新人開發區、短視頻影棚和潮牌等等條線都是首次獨立公開。
實際上,偶像行業還在持續向前,身處其中的經紀公司也正摸索循環、變換打法。在與哇唧唧哇及龍丹妮本人的接觸當中,我們梳理出了關於哇唧唧哇未來走向的三個關鍵詞:矩陣、家族和消費。
在業務板塊,單一的產業鏈視角已不能滿足偶像從零開始成長為個人IP的需求。在新的階段,矩陣化發展是我們的解讀。
從選角、培訓和節目製作、音樂產出,到影視化運營和潮牌等等,哇唧唧哇在完善產業鏈各環節的基礎之上,也發揮了更加類似「平台」的作用——整合資源,各部門互相依託,為藝人發展賦能。
「讓偶像閃閃發光」是龍丹妮和馬昊在許多場合都提及的一句話,也是哇唧唧哇繼續向前邁步的本質方向。
而已行至第五季的《明日之子》,和即將從《創造營2021》接管運營的第四個偶像團體,都在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公司層面透露出屬於哇唧唧哇本身的「家族感」或「廠牌感」。
在這一代年輕人更加追求圈層、集體和消費的階段背景下,更強的聚合能力意味著更精準的流量使用。對哇唧唧哇來說,打造家族是讓「聚集」成為現實的途徑,也是走向消費的切口。
如果以打造閉環的以往邏輯來解釋,當偶像經紀公司在掌握資源的情況下面對垂直用戶或粉絲,即有可能打造社區或「城市」。而如果以消費邏輯來闡述經紀公司的下一步,在充分聚集流量(用戶/粉絲)之後,創建新的消費場景是更好的選擇。
換而言之,矩陣——家族——消費將代替原有的思路,WAJILAND也將站在更高的維度和視角,為哇唧唧哇在新階段成為「平台」而提供宏觀藍圖。
01 | 從閉環到矩陣
偶像經紀公司依然在追求閉環發展,更向前一步的方向可以是業務的矩陣式排列和增長。
WAJILAND正式開園的那個下午,漫天彩帶飄墜而降。在哇唧唧哇對公司未來3-5年的規劃中,「花園」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其背後,關於如何以「花園」為形式呈現的各個部門連結,是哇唧唧哇對於偶像經紀公司運營的進一步思考。
過去5年,包括依託平台力量在內,大量偶像經紀公司在「熱潮」中誕生,並在兩檔節目的作用下或起或落。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的「偶像元年」為行業帶來了機遇,但過分即時的熱度也讓不少公司迅速遇冷。
進入新一階段,大多數偶像經紀公司都已啟動以產業鏈為全局考慮所進行的縱向布局。在此基礎之上,哇唧唧哇將各部門以矩陣式呈現,新人開發、IDG舞台、節目製作、短視頻、影視和潮牌等等部門彼此獨立、相互依託。
在前端,一個哇唧唧哇獨有的新人開發體系正在被建立。過去,《明日之子》被看作是為公司選拔新人的機會和渠道。成長到第5年,在內部被稱為「挖角機」的選角—培訓—管理三板塊,會自成循環地目標偶像的輸入—輸出—升級的完整產業鏈。
特別是,這是哇唧唧哇第一次正式開展內部的新人(「哇豆」)儲備。在《三聲》近期與平台以及數十家經紀公司的對話中,一個關鍵詞——培訓——被不斷提及。
偶像行業在中國從興起到發展,所經歷的起伏與前端供給不足緊密聯繫。與此同時,培養體系的不完善是行業一大「痛點」,它又間接導致了後續運營的多元化難以展開。
多方位的培訓體系和in-house師資也在WAJILAND的規劃中。在後端,影視劇、短視頻也被分門別類出來,根據藝人自身的需求和條件,一對一地匹配更加適合的資源。
綜藝節目製作是未來業務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哇唧唧哇CEO龍丹妮透露道,未來三年,公司在節目製作方面的產值要翻番,而這更離不開團隊和部門的獨立思考,同時與其他環節的搭配。
在4月2日的哇唧唧哇四周年內部會議上,哇唧唧哇CEO龍丹妮曾這樣舉例:「經紀人的身份將會逐漸向產品經理轉換,和商業化、運營等等部門一起工作。」
過去20年,龍丹妮本人從未停止過對年輕人的觀察探索。由網際網路伴隨成長起的青年一代在審美追求、表達方式和個人消費上正經歷加速疊代的時期。潮流、偶像、青年文化是這一個十年的關鍵詞。在打造偶像方面,從對單一個體的追隨延伸而來,年輕人對圈層的靠近與信賴也正影響著產品的原生屬性。
早在《明日之子》第一季上線之時,龍丹妮就推出了虛擬偶像荷茲,後者成為了一時間內的潮流代表。但愈發明顯的,年輕人的潮流體驗更加向消費端傾斜,潮牌、廠牌成為青年文化重要的表達和互動方式。
代表著「DOUBLE BELIEF LIBERTY」(雙重、信仰、自由)的潮流品牌DBL在WAJILAND中是最後端也有最可能帶來直接收益的產品。去年5月,哇唧唧哇聯合得物成立了服飾公司(《三聲》:哇唧唧哇+得物,偶像聯手潮流的可能性有多大),正式走出了偶像公司聯合潮流品牌開發衍生品的第一步。
縱向打通自循環,橫向矩陣式增長。WAJI LAND規劃的意義正在於,讓每一個板塊都能獨立自主地發展,同時參與者也能打破單一的產業鏈觀察視角,即一環服務一環的過往認知。
龍丹妮曾驚訝於Big Hit曾投入200多名人力來打造一個團體的事實。在內部會議上,她將這一過程結合哇唧唧哇自身公司階段進行了說明——哇唧唧哇會成為「平台」或「網際網路公司」,組織架構間彼此依託,為同一名藝人或同一個項目共同發力。
「齊頭並進」可以用來解釋哇唧唧哇在新一階段想做的事。在可以預見的周期內,部門間的協同將更加明顯。資源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被充分調動,統一作用於藝人和公司的長線多元進步。
02 | 「家族」
家族感或廠牌感,是偶像經紀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要呈現的面貌。
2017年,《明日之子》在網際網路誕生。新形式、新內容和新平台,共同作用出了傳統選秀在視頻平台被成功復刻的經典案例。之後幾年,《明日之子》將一批批圈層、熱血、青春的偶像送到了大眾面前。
賽制、人選都經歷了變化,但最核心的表達——以選拔代表年輕人的音樂偶像——一直作為節目主題從未改變。
在氣運聯盟摘得《明日之子樂團季》最強廠牌樂團之後的一周,四季《明日之子》的歌手們齊聚同一舞台,《明日家族演唱會》第一次將「家族」二字移至台前。
這不是以偶像經紀公司為依託首次表現出的統一感。在接下《創造營》系列團體的運營管理之後,即使龍丹妮坦言最初在討論是否接手這一項目時,團隊內部出現過激烈的爭論,但下定決心接棒後,他們便一直在齊心追求受眾對偶像團體的高度認同。
R1SE成團半年之後,就舉行了兩場超過萬人的演唱會和3場Fan Meeting,重要的是,R1SE應援色「破曉色」,以及由團體應援燈組成的「破曉海」,一度成為熱詞在粉絲圈內廣泛流傳。
取消個人燈牌、統一應援手辦,哇唧唧哇對偶像團體的應援首先突出了「團」的概念。過去,偶像常因個體的獨特性而垂直收穫且影響大批粉絲,經紀公司的作用在於圍繞藝人本身,不斷開發其個人價值並向粉絲售賣。
而現在,共同的偶像、一致的情感以及極強的粘性會最終沉澱成為對家族、廠牌的認可。《明日之子》第四年、《創造營》系列第五年,系列的延續成為加速器,幫助藝人背後的公司在藝人疊代找到共通之處,以及公司本身的氣質。
在偶像產業已實現工業化的市場之中,或以養成係為核心的經紀公司內部,「家族」都是一個被強調且已實現的概念。從選拔和培養模式上來看,他們將自有藝人分為一期、二期或一代、二代進行打造,在保證獨特氣質的同時,較為固定的手法或模式也延續了下來。
從藝人出道開始,受眾和消費者對於家族的認同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藝人與藝人、粉絲與藝人,以及粉絲與粉絲之間,都額外添加了一份奇妙的聯繫。
中國偶像市場在尚未完全成熟之時,就已不得不面對流量的分支。家族的建立將更好的聚合流量,或者說有針對性地運用流量。
今年小年夜,騰訊視頻出品了一檔特別的節目——《家族年年年夜FAN》。晚會以全年綜藝節目為內容承載,在「家族」的概念下讓通過騰訊視頻獲得關注的藝人們圍坐一堂。
距離被近一步拉近了。小年夜的晚上,哇唧唧哇的藝人們大多在場,在重塑晚會的名義之上,除過歌舞,互動、娛樂和聯誼也讓有趣的梗、輕鬆的氛圍得以直接傳遞給粉絲。
03 | 偶像是新一代的KOC
從產品形態上來說,家族感豐富的偶像經紀公司,才能最終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社區」,並掌握最為清晰的用戶畫像。
過去20年,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帶動了人群和產品的成⻓。特別是,社區的出現,進一步加速了圈層的再組織。
新的內容供給大量出現,伴隨著90後、00後的長大,新的交流方式也正迴旋其中。社交貨幣、梗化內容作為有可能的IP前端啟動,又進一步向消費品延伸生長。
以Big Hit旗下社區產品Weverse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為例:2000多萬次應用程式下載量、470萬+MAU,在線下實體娛樂受到廣泛衝擊的2020年,Big Hit依然通過Weverse連接到了全球各地的粉絲群體。Weverse成為「平台」,周邊售賣、衍生品開發保證了與用戶長足的聯繫,也同時避免了公司財務的負增長。
這樣的思路正與中國市場上的兩股力量相匹配——社區的興起和消費邏輯的變化正實現交匯。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廣告、植入可以被直接接受,他們在消費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對某一文化的認可,或某一「精神領袖」的跟隨。
也就是說,曾經收入更多來自於品牌和廣告商的偶像,正經歷從KOL向KOC轉變的過程。受眾群體對偶像的喜愛和追捧,在愈來愈充足的集群效應之中,將成為一個節點,重構品牌(廠牌、家族、產品)和消費者(粉絲)直接的關係。
實際上,偶像產品直接向C端收費是更不容易,但也更符合市場及行業發展的方法。在國內音樂市場仍以版權售賣為主的前提下,通過打造偶像個人IP,推出衍生產品,會進一步完成對同好人群的持續推動和影響。
而對於偶像經紀公司來說,掌握了偶像、內容和用戶的生意一定是一門好生意。只不過在這過程之中,對於人的打造、對於劇綜影視的發展以及對於流量的針對性使用,是完成這門好生意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