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氣變化多端,經常會有來得快去的也快的驟雨,給出行的人帶來不少麻煩。但是,這對攝影師而言卻未必是壞事,因為暴雨過後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常奇幻的自然光線條件,比如說,耶穌光。
如果你碰巧遇上了耶穌光,怎麼把它完美地呈現在照片上呢?需要哪些拍攝技法,看完這篇文,您就明白了。不過,在講述拍攝耶穌光的技巧之前,我們還是先說一說在哪些情況下最容易碰上耶穌光吧。
1. 耶穌光的出現條件
有人說,耶穌光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上帝的恩賜」,其實不然。在一些特殊的時間和條件下,耶穌光出現的機率會更大。之前說過,在雨後,太陽從雲層中「冒頭」的一剎那,很容易出現耶穌光;此外,在黃昏時,雲層密度往往比較大,出現耶穌光的機率也比較大。在清晨的樹林中,由於空氣濕度大,容易形成丁達爾效應,透過樹叢的光線很容易形成耶穌光。此外,在霧氣比較多的山區,只要起了霧,也很容易拍出耶穌光的效果。不過,看到耶穌光是一回事,能把它拍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你需要注意一些技術細節。
2. 技術要點
選擇暗背景
拍攝耶穌光時,你最好選擇一個比較暗的背景,才能拍出更明顯的光束效果。比如說,在森林中拍攝時,以昏暗的樹林作為背景,這種明暗對比的感覺就很不錯:在山區拍攝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從低處仰拍,背景是明亮的天空,耶穌光比較不明顯;而如果找到制高點俯拍,以昏暗的樹林作為背景,一般都能拍出不錯的照片。
小光圈,點測光
和拍「太陽星芒」類似,拍耶穌光要用小光圈,這樣更容易把點狀光源拍成發散的束狀。
此外,耶穌光一般都是在不同的距離、景深上形成一大片的半透明光束,如果使用大光圈景深可能會不足,沒法拍攝出所有的光束,沒有氣勢磅礴的感覺。拍攝這一題材一般要用點測光,不過不要對著最暗或最亮部測光,最好找「中間調」,如圖中紅圈處,雲朵明暗過渡的地方最為合適。這樣整個畫面不會太暗也不會過曝。如果你是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曝光補償可以減一兩檔。
根據個人喜好調整色溫
不同的色溫,會給畫面帶來非常明顯的效果,可以根據你的喜好與需要創建的「氛圍」,嘗試對色溫進行調整。為了讓照片中冷暖對比更加強烈,早晚的陽光色溫都比較暖,在早晨的耶穌光可以嘗試用 4500K 左右的色溫來拍攝,更能體現冷色背景與暖色陽光的對比:而在黃昏時拍攝,可以用 6000K 左右的色溫,整個畫面會有一種溫暖祥和的感覺。
下次如果再遇到耶穌光,千萬不要再浪費這個出片的好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