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已經普及,多數90後都在做,現實非常扎心

2019-05-13     幼芽媽媽

我家的一個鄰居是一個接近70歲的四川老人,為人非常熱情,但是思想確實比較落後。兒媳在生完孩子後,老人千里迢迢來幫忙帶孩子。對於我國局勢,老人幫忙帶孫子再正常不過了,可是兒媳和老人的方式不同,經常聽到他家兒媳對他責罵埋怨。每次周末兒媳帶著寶寶外出遊玩,留下老人一人在家收拾家務。甚至有一次寶寶拉肚子,兒媳對老人就是一頓發火,責罵老人給孩子亂吃東西,其實寶寶拉肚子是外出時吃了不幹凈的東西,不能怨老人。

每次在公園和老人聊天,聽到的都是他的哭訴,但是我一個外人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對於這種行為,我只能理解成「不孝」而且還是新型的,不少年輕人都在做,既現實又扎心。

1:生完孩子,直接「丟」給父母

在我國這種行為是理所應當,老人在家無所事事,而且社會壓力有比較大,年輕人努力賺錢,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老人幫忙照顧也是減輕年輕人的壓力。而這種行為就成了老人唯一的事情,在家中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幫忙收拾家務,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也會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睡,年輕人就會認為:上了一天的班,晚上要休息好,照顧孩子交給老人很正常。

其實這種做法就是為人子女的不孝,幫忙帶孩子不僅能讓老人身體加速衰老,更會導致老人身體免疫力下降。還有一方面就是,經常和老人相處,孩子就會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淡,等到孩子大了,對父母的依賴也會減少,叛逆期會更加嚴重。

2:老人幫忙帶孩子,還對他各種責罵和埋怨

年輕人和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年輕人總認為老人的教育方式不好,並且會對其指責。生活上,每一位老人都是疼愛自己的孫子,面對孫子的無理取鬧,老人都會儘可能的滿足,什麼吃的喝的穿的。在老人眼中「隔輩親」是有的,只不過我們還沒有到那個年齡。當老人出現這種給孩子亂買現象,作為子女的可以心平氣和的去和老人交談,畢竟都是為孩子好。責罵埋怨是一種方式,心平氣和又是一種方式,同樣都是解決問題,為何我們不選擇後一種呢?

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這一點我們要清楚,老人不幫忙帶孩子也合情合理。老人只不過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才幫忙的,讓我們不要讓這種新型「不孝」出現在我們身上,當你如何面對老人,很有可能將來孩子就會如何對待你。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你將會如何去處理和面對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SdQmwB8g2yegNDsB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