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鮮為人知的東非諸國,開啟一場人文與自然之旅(一)

2019-10-22     野去自然旅行

衣索比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

​這幾個國家你能聯想到什麼

在很多中國遊客心中

這些東非小國可能「一毛不拔」甚至充滿危機

更多的中國遊客甚至沒有聽說過它們

然而這裡是人類起源之地

兼具歷史、人文與自然

這裡出土了距今32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標本

這裡是山地大猩猩(金剛)最後的自然棲息地

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和非洲原始部落文明共存

野去在這個國慶再次發團前往東非4國

趕緊跟隨我們領隊和客人的朋友圈

揭開神秘的人類文明和原始非洲

(本文所有照片均來自9.28出發團隊領隊及客人)

第一站

衣索比亞

在衣索比亞國家博物館,我們終於一睹Lucy芳容,不過這個展出在外的也是個複製品,真身被保存在庫房。Lucy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能夠直立行走的古人類,至今已有320萬年,兼具現代人類和黑猩猩的特徵。

聖三一教堂完美展現了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整個非洲都非常罕見。

衣索比亞3歲小蘿莉~活潑可愛,是個美人胚子呢~

衣索比亞人對中國人還是很有感情的,路邊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玻璃幕牆大樓都是中國的援建項目,基本都是銀行大樓。整條街被稱為埃塞的「華爾街」。還有一條「埃塞中國友誼路」據說只用3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當地人覺得不可思議!

跟著野去,絕對少不了自然探索。我們在衣索比亞北部河谷觀賞到了大群獅尾狒。

獅尾狒是衣索比亞特有的猴子。是靈長類中唯一的素食主義者。我們在岩壁上看到一個45隻獅尾狒組成的族群,白天它們出來覓食、嬉戲打鬧,晚上回到岩洞休息。生活在海拔2000m以上的它們擁有濃密、順滑的毛髮,可以用來抵擋高寒。

這天正值國慶,我們也為大家安排了中餐!一起為祖國母親慶生!

第二站

烏干達

飛機降落在了維多利亞湖邊,這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臨湖一餐甚是豐盛!

湖邊看到的林地翠鳥和冠翠鳥。

斑魚狗是維多利亞湖邊最活躍的鳥。結伴掠過湖面,在空中懸停後直扎水中捕魚。

漫步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巴哈伊教(Bahai)花園,這是非洲唯一一處巴哈伊教花園。我們遇見了來自美國加州的志願者Frank為我們答疑解惑,在安息堂里冥想,也是有趣的體驗。

卡扎菲清真寺位於坎帕拉正中心的老坎帕拉山,它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清真寺,整個非洲第二大,也是卡扎菲贈送給烏干達的禮物。建築和裝飾材料來自許多不同國家,地毯來自利比亞,彩色玻璃來自義大利……可以說是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工藝

這位美女就是我們的領隊Cookie。東部非洲她已經來過數次,所以在她的帶領下團友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裡的風土人情。Cookie在2009年有幸成為Lonely Planet第一批中國作者之一,背包行走20餘年,是野去人氣領隊之一。

Cookie這一身頭巾和圍裙是卡扎菲清真寺為女性參觀者特別準備的,有不同的花色,特別好看。走遍世界各地的Cookie都表示「比任何去過的清真寺都有意思。」

離開了人文景點,就進入了自然探險環節。滿數的織巢鳥忙忙碌碌,蔚為壯觀。

乘坐小船穿梭於長滿紙莎草、睡蓮的姆邦巴濕地公園中,這裡是最佳觀鳥地點。

各位看官,能說出幾種來?從第二張起依次是:白鷺、銀頰噪犀鳥、非洲沼澤鷂、非洲水雉、錘頭鸛、斑魚狗。但是這一次的重點則是下面這一位!!!

想必大家都認出來了吧!它就是最近躋身網紅野生動物隊伍的鯨頭鸛!

如今野生鯨頭鸛的數量只剩下5000~8000隻,被定為「易危」。而在烏干達姆邦巴濕地公園只棲息著8-9隻而已,但我們的團友們在半小時不到就見到2隻,特別幸運!

其實鯨頭鸛是採取守株待兔式捕食法,可以在水邊直勾勾看著水面一動不動長達2小時!!!人們常常以為是有人把它拴住了,或是一個標本或雕塑豎在那裡。

它們擁有世界上最寬鳥喙,前端又尖又鋒利,殺傷力很大,甚至可以刺穿鱷魚厚厚的皮膚。它們主要捕捉鯡魚和鲶魚,對於小鱷魚、甲魚、水蛇、蝸牛、青蛙等動物也是來者不拒,其實是非常厲害的掠食者。

繼續我們的行程!在赤道上打個卡,左腳北半球,右腳南半球,我們就擁有了一整個地球!

安科拉長角牛,產自烏干達,是當地最古老的牛種之一,雖然現在有許多雜交品種,但這裡保存的都是純種。巨大的角近距離看非常震撼。據說,從生理學來看,這些巨大的角有助於血液循環,在當地的高溫下保持涼爽。

雖然東部非洲這些小國並不富裕,城市建設也比較落後,但野去仍舊為我們的客人精選當地最優住宿,在欣賞原始美景的同時,有一個整潔舒適的休整之處,是我們堅持的標準!

在酒店附近的花叢里,早起的太陽鳥正在吸食花蜜。

探訪鮮為人知的東非諸國,開啟一場人文與自然之旅(一)

在Rushaga社區學校拜訪當地人小朋友~有150個孩子在這裡學習,包括幼兒園和小學,全靠當地村民和外來援助。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孩子有教科書,只有老師認真滴對著書本在備課。當地孩子為我們表演了歌舞,甚至還竄出三隻山地大猩猩,特別有意思。

探訪原始部落巴特瓦俾格米人,他們平均身高1.3~1.4米,曾經生活在烏干達密林中。1991年被政府「帶出」林子,開始文明生活,也開始與外族通婚,改善了身高。村落里重現了俾格米矮人的生活方式,但真正的族群已經很少,上圖的老奶奶應該曾在林間生活過。

橙色的衣服是樹皮做的,他們的壽命一般不長,但他們其實並不想走出密林。

壓軸好戲

我們在烏干達的最後一個目的地,絕對是整個行程中的重頭戲!探訪山地大猩猩——世界上最貴的野生動物追蹤活動!

山地大猩猩,不用多介紹了,極度瀕危的物種之一,全球僅剩不到1000隻。如今全球只有烏干達、盧安達、剛果金的三國交界處的維龍加山脈,以及烏干達境內的布溫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可以有機會看到它們的身影。

可別以為這種需要穿山越嶺、費用昂貴的項目會門可羅雀,這裡可是一票難求!全世界的野生動物愛好者都希望來這裡一睹金剛尊榮!有些國外的大猩猩愛好者還會三番五次來打卡呢!

這裡有很多個觀察點,接待人數不同,Rushaga有5個大猩猩家族可以追蹤。過程比較辛苦,需要在泥濘的雨林里上下穿行。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花15刀請Porter幫你背包並協助你攀登,也可以花300刀租一個有近20人服務的「直升機」轎子~這也是為當地人提供工作機會,為國家公園提供幫助。

和我們的嚮導來個合影,Cookie手上拿的就是完成山地大猩猩探險獲得的證書!非常有紀念意義!這裡所有可以供遊人觀賞的大猩猩家庭都已經經過了習慣化訓練。

習慣化訓練

追蹤員,又稱Trekker,每天白天出現在大猩猩族群附近,由遠及近,記錄它們生活的同時,讓大猩猩們習慣於人類的存在。並不會干擾它們的生活和自然行為~所以我們遊客也一定要聽從嚮導的指令,不能過分靠近!

當家族老大——銀背大猩猩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所有人的相機都對準了它!威武的身姿、標誌性的銀色短毛彰顯著它的地位!距離真的非常近!

這樣的經歷,值得一生一次!

若想了解更多詳細行程,歡迎關注野去自然旅行資訊公眾號(yetravel2014),或登錄野去官網(www.yetravel.com)獲取更多自然內容和旅行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SM-m0BMH2_cNUgTz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