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解急事愁事難事 讓群眾「舒心」「暖心」「安心」

2019-11-21   天府早報

找准一批民生急事愁事難事、發展痛點難點堵點,摸清狀況科學整改,讓群眾「舒心」「暖心」「安心」。成都市成華區龍潭街道把「改」字貫穿始終,讓轄區群眾切身體會到主題教育帶來的一系列變化,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贏得群眾支持,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微更新」實現「大改變」,細小舉措讓群眾「暖心」。家住北湖印象的張阿姨是龍潭寺農貿市場的常客,她常常會帶著手拉車載滿食材回家。農貿市場一旁的公交站台,人行道狹窄,人流量特別大,站台擁擠,過路難成為許多居民頭疼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街道積極協調成都市土地儲備中心,借用公交站點背後閒置空地進行微綠地打造,將原來堆滿建渣、裸土、環境髒、亂、差的閒置空地改造為現在集健康步道、休閒座椅的4000平方米微綠地小遊園。「以前買了菜只能站著等公交,現在好了,路更寬了,綠化整起更加美麗了,還可以一邊坐著休息一邊等車。」張阿姨對微綠地的打造十分滿意。

解決「小院落」的「大問題」,讓群眾「舒心」。轄區內向龍小區面臨公共設施不足、小區景觀老舊、公共綠地被擠占等問題,居民對小區全方位系統治理呼聲強烈。街道以向龍社區整體營造為主要抓手,以黨員義工、院落志願者聯盟、物管公司為依託,以「1+2+3+N」院落治理模式。通過拆違治違、設施更新、文化營造等多項措施,新增停車位100餘個,增綠透綠1000平米,打造小遊園2處,增設健身器材16台套、桌球場1個、羽毛球場1個、新修連心亭2處、漫步綠道50餘米。用「小投入」實現老舊院落「大變身」。

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街道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群眾出行難」等作為重點整治內容,積極推進路網改善、院落治理以及微綠地、小遊園的打造等多項工作。通過一系列民生實事的辦理讓轄區群眾切身體會到主題教育帶來的變化,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府早報記者 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