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飲食習慣危害太大,4個妙招幫你改變它

2019-11-27     六層樓醫生

來源:第十一診室(微信公眾號ID:consultingroom_11)
圖片設計: 番薯丫 | 責任編輯: 鈴蘭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前不久看到一個研究報道,研究者對600多名成年人進行了多中心、隨機、雙盲觀察研究,分析了參與者對辣、咸兩種口味的喜好,發現喜好辣味的人對鹽的攝取量明顯少於那些不喜辛辣的人。此外,相比偏愛鹹味的人,那些喜歡吃辣的人的血壓也明顯較低

咱們之前曾經推送了一篇關於高鹽飲食危害健康的文章,這裡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高鹽的危害:

1. 高鹽飲食的人更容易得高血壓,進而發生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而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頭號死因。

2. 高鹽攝入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因腫瘤而死的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而在中國的腫瘤發病率中胃癌僅次於肺癌排第二。

3. 高鹽攝入還可能會誘發腎臟疾病和骨質疏鬆

文章推送之後大家反響很熱烈,只不過好像普遍存在這麼個困惑:我也知道多吃鹽不好,可就是沒法把每天吃鹽的量給減下去啊,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討論一下「降鹽」這件事,教大家一些「少吃鹽」的健康小秘籍。

改變觀念才能真正做到「降鹽」

人是習慣的動物,大內我有個長輩,50來歲的時候因為高血壓腦溢血了一次,打120急救,送到醫院後一住就是半個月,出院後殘留了輕度的偏癱。

打那以後,他就過起了清淡飲食的生活,起初可能會覺得味道有些淡,但慢慢地過了幾周、幾個月,到如今飯菜的鹽稍微多放點他就覺得齁得難以下咽。

為什麼?因為你老是用重口味去刺激你的味覺,那味覺的敏感度就會降低,於是你需要用更強的刺激才能使它獲得滿足,而如果你選擇了清淡,那一點點的刺激也會被你察覺。

清淡飲食一段時間後,因為口中的鹹味受體對一般濃度的鹹味變得更敏感,你接下來可能會更喜歡少鹽食物的味道。

從另一個角度講,其實古時候的有錢人在物產富庶的土地上也是很「講究」吃的,他們更願意品嘗百菜百味,而重口味的烹飪方式一來簡單不費事,二來會掩蓋食材本來的味道,哪怕不那麼新鮮也吃不出來了,所以不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圖片來源:包圖網

減鹽的方法

了解高鹽對健康的危害,在深層的觀念里去接受低鹽飲食從而去習慣低鹽飲食,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但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操作起來實在太困難了,那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有什麼方法能幫助我們減少鈉鹽的攝入。

  • 以辣代鹽

從開篇的研究里,我們可以看到喜好辣味的人對鹽的攝取量明顯少於那些不喜辛辣的人,為什麼?

我們之所以吃了辣椒覺得火辣辣,是因為辣椒裡面有辣椒素,這種生物鹼一方面在結合人體感覺神經元中的神經受體後,釋放的神經遞質傳送到大腦中,讓人感受到燒灼感,另一方面辣椒素激活的腦部區域,與鹽激活的腦部區域是重合的,而且刺激度比鹽還強烈,這就意味著辣椒素可以通過改變鹹味信息的神經反應來降低對鹽的需求,也就是說吃辣可以「騙」過大腦,讓大腦以為吃過鹽了。

不過看到這些,可能也會有人說:「鹽傷身體,用辣代替,那辣不也傷身體嗎?特別是傷胃!那誰誰誰哪個醫生來著,不也說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江湖傳言不可信,辣椒自古多冤屈……

作為一個相信科學,相信現代醫學證據的消化科醫生,大內在平時和病人的交流中,從來不說「辣」的壞話,除非病人本身不耐受辣,比如一吃辣就肚子不舒服、胃食管反流、拉肚子、肛門難受,這屬於因人而異的部分,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能證明適量吃辣有害。

再次強調,胃炎、胃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幽門螺桿菌、吸煙、長期食用燻烤、鹽腌食品(與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關),不包括吃辣!

相反,少量辣椒素在刺激腸胃的同時,可以加快胃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胃黏液的分泌,而胃黏液是胃的重要保護屏障,因此辣椒素具有一定修復胃黏膜的功能,還能抑制胃酸的分泌。

當然,凡事適量,過猶不及。

除了辣椒,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起調味作用的配料,包括胡椒、洋蔥、大蒜、番茄、甜椒、百里香、芹菜、酸橙、咖喱、香菜和檸檬等,或許一開始會吃不慣,但慢慢地還是可以適應的。

圖片來源:包圖網

  • 注意調味品、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

剛剛說完可以「以辣代鹽」,可能有朋友會問:「我平時覺得菜沒味道的時候就拌許多辣椒醬,這樣對吧?」

這可能不是「以辣代鹽」,而是「鹽上添辣」,無論是調味品還是加工的食物,我們買之前務必要看一眼營養成分表,營養標籤上的鈉(Na)就是表示含鹽量的高低。

醬油、味精、醬菜、腐乳、老乾媽、黃泥螺、腌肉、榨菜、泡菜、火腿、香腸、各種罐頭、薯片、餅乾、話梅、鹹鴨蛋、乾脆面等,全是重災區,不經意間多吃幾口,你一天6克鹽的份額可能就用完了......

  • 做菜用鹽常規打半折

我國是世界上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10.5克,比推薦的6克高出75%,也就是說,如果你家用鹽屬於常規水平的話(不算清淡的那種),直接折半才是推薦的量。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建立一些直觀的概念,大家也可以買個電子秤,看看每人6克鹽,一家三口18克究竟是多少。

一袋500克的鹽,三口之家吃一個月,差不多正好用完是比較合適的量。

  • 儘量少在外面吃

儘量在家自己做菜更有助於減鹽,餐館或是外賣通常比較重口味,當然,這年頭提這建議好像不是太切實際,因此也只能反覆強調「儘量」了。

在外就餐時,可以主動提出低鹽、少油的要求,儘量不要選擇腌制的菜肴或熟食,大內有時候碰到實在太重口味的外賣,就會搞碗清水在旁邊用來「涮鹽油」……

以上4招降鹽的方法,大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使用,如果你還有其他小妙招,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其實我們每個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口味都挺清淡的,比如母乳一般味道都淡淡的,6個月後添加的輔食也很清淡,甚至直到周歲前都不需要吃鹽。在此之後的味覺習慣形成,完全取決於家庭的飲食習慣,重口味的家庭必然也會將孩子培養成重口味。

因此,有寶寶或是以後準備要寶寶的朋友,您的下一代的健康飲食習慣務必從娃娃抓起。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w9yrm4BMH2_cNUgr9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