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衛東:把根扎在金鄉縣醫院的學術帶頭人

2019-06-12     金鄉縣新聞中心

在縣人民醫院消化科

有一名從事消化系病

及消化內鏡臨床工作32年的醫生

他以精湛紮實的專業技能

耐心細緻的服務態度

在同行和患者中樹立了良好口碑


愛崗敬業,他一直在精研醫道


為讓患者在家門口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和滿意的服務,郝衛東1987年從濟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開始他救死扶傷的行醫生涯,他刻苦鑽研消化內科最新的醫療成果和理論,努力追求更高、更新、更精湛的技術。2004年從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取得學士學位,2007年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研究生課程班結業。正是在他這種精益求精的追求下,使他很快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使很多危重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療下恢復了健康。


時至今日,他仍然不斷利用周末時間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去知名醫院學習取經,開展適宜的技術,讓整個科室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近年來,郝衛東榮獲山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濟寧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四項,他作為第一作者在中華系列雜誌發表論著2篇,國家級核心期刊雜誌發表論文5篇。

該科每年都有新技術、新項目落地開花

2002年在全市較早開展了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多環套扎技術;

2007年開展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組織膠栓塞治療術,開啟了縣醫院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序貫治療,減少了再出血率,降低了治療費用,延長了病人生命;

2008年該科成功診治了金鄉縣醫院首例腸系膜上動脈及首例腸系膜上靜脈病人;

2009年開展了大腸早癌及癌前病變的內鏡下粘膜染色診斷及粘膜切除術(EMR);

2010年診斷出該院首例胃血管畸形(徑恆動脈)破裂大出血,為手術治療提供了準確的出血定位;

2011年運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炎性腸病獲得好的效果;

2014年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重症胰腺炎,在西藥治療的同時運用中藥芒硝外敷、潤腸通氣湯胃管內注入、直腸保留灌腸,減輕了病人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病人負擔;

2016年承擔了山東省食管癌早診早治項目,帶領消化團隊開展了食管早癌診斷新技術,診斷出的首例早期食管癌行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已隨訪3年,完全治癒。


作為學科帶頭人和碩士研究生導師,郝衛東不但自己結合臨床進行科研,還積極鼓勵青年醫師銳意進取,多寫論文,多參加學術活動,並積極帶動他們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派送國家級知名醫院消化科進修,先後培養了10餘名青年醫師,使他們順利晉升成長為醫院的業務骨幹。

醫者仁心,他把患者當親人


從農村走出來的郝衛東,非常理解患者。在他看來,醫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還要用高尚的醫德溫暖幫助病人。他常對學生說:「患者除了需要醫生的技術來祛除病患,更需要醫生的安慰和鼓勵,醫生必須要給患者安全、有效、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因此對待病人要像自己的親人一樣,永遠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多換位思考,多替病人著想,其實善待患者就是善待個人。」


在工作中,他始終不忘初心,滿含人文主義情懷,和藹可親,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態度溫和的與患者溝通交流,詳細詢問病史,認真撰寫病歷,嚴密觀察病人病情變化,讓冷冰冰的醫療設備有了溫度,讓陌生的醫療環境充滿家的溫暖。「很多時候對於醫生來說,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但對病人而言,卻可能是拯救了一個家。」他的真誠和負責讓他得到患者的信賴,不少患者就等著找他看病。


一份責任,一份擔當,

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

32年來,郝衛東堅守著樸實的信念,

始終以仁心仁術履行醫生職責,

在點滴細節之間做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

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消化內科整個團隊昂揚向上,

收到的錦旗、感謝信數不勝數,

而他總是把這些錦旗、感謝信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

作為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和帶領科室一起前行的動力

(版權所有,若轉載請保持文章完整性並註明來源,違者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策劃:金鄉縣新聞中心

供圖:金鄉縣醫院消化內科

撰稿:劉雪華 程桂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vEkGmwBmyVoG_1Za0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