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剛畢業出社會,是存錢好,還是花錢投資自己好?

2020-06-16     羅小胖愛理財

原標題:年輕人剛畢業出社會,是存錢好,還是花錢投資自己好?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講,雖然大學四年看似很長,但其實也不過是眨眼之間而已。而四年後,不少人所面臨的便是出社會工作,畢竟現在這個社會,只有靠自己努力工作才能多掙錢,而也只有這樣,未來才能夠買得起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過,年輕人剛出社會時,因為沒有一定的存錢理念,所以最終便是亂花錢,從而導致自己一分錢都攢不下。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馬上要工作了,工作之後究竟是該努力存錢,還是花錢投資自己更好?

那麼,年輕人出社會之後,該不該努力存錢呢?比起存錢來看,花錢投資自己究竟一種開銷還是一種回報呢?如果想要多存錢,年輕人又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一、年輕人出社會後,該不該努力存錢?

或許,時下因為我們每天所能夠接受的信息太大,加上網際網路的影響,所以年輕人會時不時被一些廣告所吸引,最終便是胡亂買買買,而錢肯定是存不下的。當然了,花錢肯定是非常爽的,但卻並不明智。

也就是說,年輕人應該多存錢,這種理念肯定是沒錯的。但是,存錢也分計劃性存錢,以及胡亂存錢兩種。前者,便是自己每個月有固定的開銷,有固定的存款,而存錢的動力也會十足甚至是非常開心。而後者,則有可能這個月存3000塊,下個月一分也不存。

兩者對比之下,幾年之後肯定是前者錢越來越多,這是毋庸置疑的。個人覺得,年輕人存錢很重要,但與此同時,想辦法投資自己或許才更重要,畢竟如果工資一直低下的話,那我們能夠存下的錢也自然會更少,只有不斷提升收入,才能存下更多錢,不是嗎?

二、花錢投資自己,是開銷還是回報?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總是會強調投資。當然了,這裡所謂的投資嚴格來看的話分為兩種:其一,便是用錢去投資,即不斷購買一些資產,讓自己未來財富快速增值。而其二,便是想辦法投資自己,讓自己的能力未來得到變現,這樣收入就會有所上升。

不過,普通人的話,前者並不好實現,因為在我們收入不高的同時,能夠購買的資產也肯定是相對較少的,這時候,最重要的便是第二點,即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大部分便是與提升能力有關。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胖曾經見過一位同事,大學畢業時進入公司後所拿的工資,比很多老員工高出幾千塊,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她會英語。這,就是一種能力,一種大部分人都比不上的能力。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自己工作經驗豐富,這個時候加上一門外語,是不是實現了收入增長呢?這,才叫做回報,不是嗎?

三、年輕人想要多存錢,究竟該怎麼做?

收入的高與低,決定我們存錢速度的快與慢。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因為在學校里荒廢了太多的時光,所以一畢業便意味著失業,而從事的工作,相當大一部分都是低收入,甚至是替換性非常強的工種,這樣一來,存錢速度自然就慢了。

當然了,不論收入高與低,我們也都是有相應的存錢方法。最重要的,便是年輕人一發工資之後就強制存款,即想辦法將一部分錢先存下來,然後剩下的錢再用於消費。或許在收入低的時候很痛苦,但未來收入高了之後,在原有開銷不變的基礎之上,我們能夠攢下的錢肯定會更多。

不光如此,有時候存了錢之後,我們還得不斷學習一些理財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錢生錢,而未來當本金多了之後,說不定光是理財的收益,每個月都能比自己的工資高,這樣,不就相當於打了兩份工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存錢很難。但是,難的並不是存不下錢,而是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該怎麼存錢。說白了,便是生活當中開銷的方面太多,但我們仔細思考和分析之後就會發現,這裡所謂的開銷,大多都是一些無用的開銷,這些錢,其實是可以省下來的。

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將自己沒有必要花的錢,用來投資自己,未來學一門或多門技能之後,收入必然會往上漲,這樣不比每天亂花錢要好得多嗎?只不過,大多數的年輕人想不了這麼遠而已,不是嗎?

那麼,您覺得剛畢業工作時,該努力存錢,還是該花錢投資自己?投資自己,又究竟是一種開銷還是回報呢?在您的生活當中,有為了投資自己而花錢的經歷嗎?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t0XvXIBfGB4SiUwYt_x.html